核心提示
他仅有初中学历,却自学掌握了大量电力知识,成为高级电力技师。工作28年间,他解决技术难题52个,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及节约成本1380万元,被工友们称为“电力专家”。他培养的徒弟35人成为技师、5人为高级技师,他被大家尊称为“工人教授”。
窦铁成:1956年10月出生,陕西蒲城人,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程度,1979年参加工作,现任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电务公司供电部部长。窦铁成1994年荣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1998年荣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1998年荣获铁道部劳模,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企业工委优秀共产党员。
窦铁成从初中毕业到土电工、电力工人和高级技师,他的人生可以分为三个节点。“没知识就叫人瞧不起,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窦铁成说,他的成长历程验证了这一点。
从小就对电器有浓厚兴趣
初见窦铁成,是今年7月19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一个工地,他身材不高,皮肤黝黑,穿着一件崭新的工作服,可能是整日在一线工作,他看起来与实际年龄有些不符。
1956年,窦铁成出生于陕西蒲城县一个单职工家庭,从小他就对电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在医院,他去拆卸墙上的一个开关,结果被医院的医生打了两个耳光。后来,他回到家里,开始自己动手拆卸一些家用电器,还到处借书学习,了解电器原理知识,东家灯不亮了,西家电线断了,他都主动跑过去帮忙,渐渐地,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安灯接线维修电器的能人,在村里成了土电工。
如今的窦铁成已经是一名电力工高级技师,并担任中铁一局电务有限公司供电部部长。
多年来买书花费近万元
1979年,23岁的窦铁成通过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铁一局电务公司,成了一名真正的电力工人。
“不就是一个杆子三根线那么简单嘛,当初我想,自己在农村干过电工,有底子,当个铁路电力工人没问题!”可是等他到了工地,才知道,这里不但工作艰苦,而且技术含量要求也很高。窦铁成暗下决心:要做一名有知识、技能强的好工人。
通过潜心学习,1980年9月,窦铁成考取了局电力技术培训班,结业时获得电力单科考试最高分,他成了一名熟练的电力工人。
1983年,窦铁成和他的工友们承担了国家重点工程京秦铁路沱子头变电所的施工,这是他接触的第一个大型变配电所,各类技术图纸加起来有一寸半厚。在没有配备工程技术人员的情况下,窦铁成自己买来了专业参考书,刻苦钻研,一张张图纸、一条条线、一个个节点地分析解读,研究电缆怎么走,设备如何安装。
1999年,公司财务部配备上了电脑,这个新生事物让窦铁成感到很好奇,每晚一个人钻到人家办公室里去学。那时他已40多岁了,从学拼音、练打字开始,逐渐学会了电脑制图等。
2001年,在西南铁路电力施工时,遇到变压器环流故障,一名工友向他求助。窦铁成让对方将数据传给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输入电脑分析,很快找出了症结。“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遇到理论知识再深一点的时候,就感到学习很吃力。但我总想,再难的知识,只要一点点地啃,一点点地琢磨,总能悟出个所以然。”凭着这股犟劲,他先后学完了《高等数学》、《电工学》、《机械制图》等。多年来,单买书籍他就花费了近万元。
后来,他成了电务公司中唯一会电脑制图的工人。
写了上百万字学习笔记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我把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技术知识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28年来,窦铁成从没间断记录每次施工的技术难点和学习心得。迄今为止,已写了60多本上百万字学习笔记,在这些日记里,记录着他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
由于窦铁成理论知识扎实,1999年他亲手编写《电力实验手册规范》,组建中铁一局电力中心实验所,并通过了国家认证委认证。2003年11月份,不断进取的窦铁成被评为高级电力技师。2006年浙赣铁路送电那天,他作为施工方技术代表,坐在广铁集团长沙电力调度中心,发出“远程送电”的指令。
工作28年间,他提出实施设计变更6次,解决技术难题52个,排除送电运行故障310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及节约成本1380万元,被工友们称为“电力专家”。负责安装的铁路变配电所38个,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性送电成功,并获得优质工程。
28年来,他从塞外戈壁的精伊霍铁路到穿越秦岭的西康铁路,从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京珠高速到第六次铁路大提速的标志性工程浙赣铁路,窦铁成见证着中国铁路和国家建设的发展,凭着过硬的技术,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完成了由实干型、技能型向知识型工人的跨越。
被尊称为“工人教授”
窦铁成不仅自己爱学习,还将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人。28年间,窦铁成为企业培训青工、大中专生180人,将知识与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300多名工友;培养的徒弟35人成为技师、5人为高级技师,被大家尊称为“工人教授”。
孙晓锋在窦铁成培养下,学会了敷设电缆、安装调试设备等许多技能。如今,孙晓锋已成为电务公司年轻的高级电力技师。“一开始进公司,感觉能混口饭吃就不错了,可以说没有窦师傅就没有我的今天。”孙晓锋说。“我理解他,但不一定认同他,他就是一个‘老革命’。”在徒弟李洪江眼中,师傅窦铁成“不食人间烟火”,是没有情趣的人,除了工作就是学习。一次,窦铁成到青岔变电所例行检查,发现地沟里有一条施工时留下的草绳。因违反规定,一条草绳使所里每人当月都被扣几百元。“这次重罚,我们再不敢有丝毫懈怠,不敢放松每一个细节。”李洪江说,有一次,做一个绝缘电检测,他就随便摇了几下,“你摇够60秒没有?”窦师傅看到后要求他重新摇,“他严肃,不苟言笑,在他手下不好混,不用心,不下苦功根本过不了关。”李洪江认为,窦铁成是一个好工人,“他身上的东西,我一辈子都学不完!”
窦铁成:我不是个好丈夫
说到自己的工作,窦铁成侃侃而谈,可是一提到家庭,他就显得寡言少语,因为他知道,他亏欠家人的太多太多。为了家庭,甚至他也曾想过要放弃。
记者(以下简称记):工作上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你的家庭情况怎样呢?
窦铁成(以下简称窦):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好妻子,三个乖女儿,但我却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记:为什么这样说?
窦:(叹气)我一直在施工一线,很少和妻子、孩子团聚,结婚30年来,我和妻子相守的日子加起来不过3年,妻子偶尔埋怨,说:“孩子出生你不在,老人生病你不在,家中盖房你还不在,你永远是大忙人!”
记:她这样说你,你怎么回答?
窦:她这么说,只是发一下牢骚,但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靠她来操持,她不仅要照顾老人,还要抚养孩子,就连家里的8亩责任田都是她一个人来耕种,有时累倒了,我也只能写信安慰一下,我知道她这辈子把苦下了。
记:这么多年,有没有令你难忘的事情?
窦:有,那是大女儿两岁时,刚好单位不太忙就回家了一次,当时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就想马上见到一年多没有见到的爱人和女儿,说句心里话,在工地连做梦都能梦见女儿在叫“爸爸”。然而当我刚踏进家门,女儿一看到我这张陌生的面孔,叫了声“叔叔好”就跑得远远的;还有二女儿,在高中之前没叫过爸爸,见面笑一下,不过对我来说这一笑就足够了。
记:当时你的心情……
窦:当时(略停顿,抬头盯着天花板,有意克制眼中的泪水),当时我很难受,眼泪在打转,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记:有人说你这么大的年龄了,还那样地用心学习,到底为了啥,大家感到不可思议,怎样评价你自己?
窦:学习没有终点,做一个有知识、技能强的好工人没有终点,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必须去努力。
妻子:受伤时老窦陪着最幸福
“这些是他取得的荣誉,也有我的一半功劳!”见到杨华芳时,她正在整理窦铁成多年来获得的奖状、奖章,说起丈夫她开心地笑了。
今年52岁的杨华芳30年前与老窦结婚,可是不久,由于老窦的工作原因,他们被迫两地分居。一次她生病做手术后,一家五口才有机会照了一张全家福,这也是窦铁成一家人唯一的全家福照片。“下地干活,养娃,照顾老人,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己做,实在太累了。”杨华芳说,有时她也偷偷地流泪,但是没给窦铁成说,“他工作在野外,有时还要爬上爬下的,怕他分心。”“去年有一次,我撞伤了,整整在医院呆了一周,老窦陪了我一周,那一周,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杨华芳说。
女儿:我爸就像个老黄牛
窦铁成有3个女儿,其中两个是研究生毕业,都已参加工作,最小的女儿还在上高中。
7月24日上午,记者联系到了窦铁成远在昆明的大女儿窦虹,此时的她已是一个有着5个月身孕的准妈妈。她说,对爸爸的印象就是一头老黄牛,他没有一点私心,将自己的全部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去,不讲索取。
“他老实得有点不可思议,公司都成他的家了。”窦铁成二女儿窦楠快人快语。“小时候,爸爸很少回家,感到很生疏,加上我的性格也比较内向,高中之前,每次见爸爸,我只是笑一下。”窦楠说,长大后,才渐渐理解爸爸,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上中学时,宿舍里的同学,都在埋怨父母的唠叨,我听着听着竟然伤心地流泪,因为,我爸不在家,妈妈家里活多顾不上,我们连听他们唠叨的机会都没有。”说着,窦楠哽咽了,“我希望爸爸能够早点退休,陪陪母亲,他们两个实在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