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kg/m2s)时的情况。
图5中必须提到的是,在高质量流量时,炉管之间总压力损失量相同。这是因为它们都连接到同一个进出口连接器上。同样,低质量流量时,也由于它们都连接到同一个进出口器上,炉管之间的总压力损失量也会相同(虽然损失量比高质量流量时的损失量要低)。
很明显,采用LMF设计时,吸热量多的管流量就大,于是总压力落差就小。这是因为静压损失的减少量比动压损失的增加量来得大。
在低质量流量设计中,确保炉管金属温度不至于过高的原因是采用了特殊优化过的内壁细纹管。它可以提高热传导率。
MitsuiBabcock公司把使用LMF技术设计的锅炉叫做PosiflowTM锅炉。
2.2.使用LMF炉膛技术的成熟的经验
Mitsui Babcock公司在姚孟一号锅炉的更新工程中,成功的展示了垂直管低质量流量技术。姚孟发电站位于中国的河南省。它由4×300MWe锅炉组成,这些锅炉原先是由上海锅炉工厂在20世纪70年代提供的。
图5 强制流动特点和自然循环特点之间的比较
(Current designs-Vertical Tube Furnace:现在的设计-垂直管炉膛,High mass flow:高质量流量;Low mass flow:低质量流量;Total pressure drop:总压力降;Dynamic pressure losses:动压损失;Static pressure losses:静压损失;Heat input to tube:管内热输入量;Water flow:水流量)
图6 姚孟“Posiflow”锅炉
姚孟一号锅炉更新工程中,Mitsui Babcock公司负责的部分包括将现存的UP型锅炉炉膛,按照同尺寸、同吸热面积,用“Posiflow”锅炉炉膛进行更换。姚孟的这次更新在许多方面都很有挑战性,或许比新建一座使用垂直管LMF技术的电站要碰到的问题还要多。特别要提到的问题是:
l 热释放的体积极高,达到188kw/m3。这个数值几乎达到了“W”型下射式燃烧炉膛设计预期能力的两倍。
l 热分布非常的不平均。原因是有切向燃器燃烧系统和双炉设计引起的“热角”和“冷角”的存在。
l 炉膛内部有一分隔墙,墙体两面沿着整个炉膛都受热。这种情况说明整面墙上都没有给转换/混合连接器留有余地。另外,为了维持分隔墙管道的整体性和布局方式,这些管道还需要“包装”。分隔墙边缘的管道比内部管道吸热要高。
设备更新完毕之后,在对所担保的性能进行测试以及后来电站的运作情况来看,主要的性能得到了提高。根据对姚孟进行的单个管流量,温度和相关的热流量进行测试的结果可以肯定,“PosiflowTM”锅炉如期望的一样正常运作。到目前为止,锅炉已经运作了三年,从试运作到现在效率都很高。
LMF技术是为直流型锅炉设计的,在亚临界和超临界压力下都可以使用。第一次全面运用是在姚孟,运用在一个亚临界锅炉上。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它没有运用在超临界状态,流体密度仍然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流体的这种积极反应,在超临界状态下会得到充分的应用。许多操作测试(包括实验规格和全规格的设备)都在超临界状态下进行。
3. 垂直管LMF“W”型下射式燃烧锅炉的设计
由于“W”型下射式燃烧锅炉的外形,燃器燃烧弧形和八角形低炉设计,使得采用螺旋炉膛变得很困难。采用LMF技术,就可以使用简单的垂直管布局和超临界状态的蒸汽。事实上,炉膛的外形和管道的布局,和目前的亚临界鼓型锅炉版本几乎就是一样的。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相对直径和管道斜度不同,LMF设计中所用的管道直径较小。
将成熟的经验和在姚孟所使用的垂直管LMF炉膛设计结合起来,同时参考大量的“W”型下射式燃烧的设计,Mitsui Babcock公司很有信心可以提供超临界PF燃无烟煤的锅炉设计。下一页将介绍一个这样设计的例子。
在进行这项设计时,必须验证并解决几个问题:
l 对一个亚临界鼓型 “W”型下射式燃烧锅炉,比较典型的炉膛用的是66.7毫米OD管。超临界LMF下射设计用的是38毫米OD管或者更小的管,当然小管相对的承载能力也较弱。因此,需要认真考虑如何设计LMF下射锅炉的结构和其他一些问题,比如考虑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将进入连接管(无负荷)的弯曲管数目减到最少,增加低炉前后墙的支撑吊杆等。
l 当和相当的亚临界锅炉相比,直流锅炉的管心距和直径之间的比通常都是增高的。另外,热传导系数变小。这些因素增加了对管道冷却能力的要求。前面所提到的西门子开展优化内壁细纹管的工作,包括了250000次测试,使得管道有最佳的冷却能力。使用优化过的内部细纹管以及低质量流量率,确保金属温度即使在“不稳定”情况下,也可以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Mitsui Babcock公司已经对制造这种管的技术申请了专利。
l 在自然循环亚临界锅炉中,炉膛里产生的蒸汽量一般都在25~35%(质量百分比)这个范围内。这种水/蒸汽混合物相对比较均匀。在超临界锅炉中,蒸发作用随着负荷而改变,蒸汽质量可以达到100%(质量百分比)这个顶点。如果有合适的条件,在蒸汽质量很高的时候,水/蒸汽很可能可以在炉膛的蒸发器内发生分层。通常,自然循环亚临界锅炉和特殊的“W”型燃烧类型在炉膛内部都采用分支。然而,在超临界时,分层的危险有可能使一条分支只有水流,而另一条分支只有蒸汽(这时管道烧坏的可能性就很大)。这种情况在临界状态时就应当避免。锅炉中先前承担结构支持功能的分支管,在超临界设备中,应该改用坚固的吊杆支持(和恒负载支持)。
图7 “W”型下射式燃烧直流式超临界600MWe锅炉
图8 亚临界和超临界支撑特点的比较
(Number of “bent” tubes entering furnace top headers minimised for supercritical boiler:
超临界锅炉中,进入炉膛顶部连接管的“弯”管数量减到最少;
Subcritical Drum Type Boiler:亚临界鼓型锅炉;Tubes:管;
Supercritical LMF Type Boiler:超临界LMF型锅炉;
Constant Load Support:恒负载支持;Solid Sling Rods:坚固的吊杆)
和所有的直流型锅炉设计时一样,在开始新设计之前,对炉膛回路中的热-水行为进行了非常详细和彻底的研究。这些研究包括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的验证,在LMF设计时还对“正反应”特点的重要性进行研究。
静态稳定性研究内容是在流量发生改变而热量输入恒定时,一根管(或管组)中的压力是如何降低的。在二相流体中,几何外形,热输入点,蒸汽生成量,蒸汽生成处以及压力等因素都可以引起不稳定。
需要阐明为什么压力损失会随着液体质量流量的增加一起上升。如果单一的压力损失会随着两个或更多的质量流量率而改变,则这种情况通常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有可能会导致不稳定。
动态稳定性研究内容是当输入热量不稳定时,一根管(或管组)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研究时将输入热量提高30%并维持10秒钟,模拟典型的热量不稳定情况。在一套可接受的设计系统里,在早期有限的时间里就应该将振荡反应的端倪消除掉。
毫无疑问,LMF设计主要的特点是在热吸收量上升的时候,一根管(或管组)可以对流量表现出积极的反应。热吸收量只要上升15%,就足以使典型的锅炉炉膛内发生的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当炉膛在亚临界压力和低负荷(最低的质量流量)的情况下运作时,管的这种积极的流量反应表现的特别明显。然而,即使锅炉在高负荷和超临界条件下运作时,尽管这时是单相流体,而且蒸汽密度也确实会随着温度而改变,管的这种积极的流体反应仍然可以表现出来。下图9中描述了这个特点。
采用具有积极流体反应特点的LMF炉膛设计,可以确保炉膛内金属温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控制的很好。此外,炉膛内水/蒸汽压损失达到最小。和其他直流型超临界锅炉相比,采用LMF炉膛设计的压力损失一般可以减少70%或者更多。这可以减少主锅炉给水泵的电力消耗量,使之使用更经济,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电站的循环效率。
图8 静态稳定性良好的例子
(Static stability of the Front Wall:前墙的静态稳定性;pressure drop:压力差)
图9 积极流体反应特性的例子
(Flow Response Characteristic(Lower Furnace Front Wall):流体反应特性(低炉前墙);
Deviation in Mass Flow:质量流量的差别;Variation in Heat Absorption:热吸收量的变化)
4.0.超临界-更好的投资
高蒸汽压和蒸汽温度可以产生更高的效率。这篇文章里所讨论的LMF“W”型下射式燃烧锅炉,是为出口处的压力和温度分别为24.8 569°C/569°C的锅炉中主要的蒸汽条件而设计的。在现在的中国市场上,这种蒸汽条件代表了“正常”的超临界蒸汽状态。然而,如果有需要的话,这种设计也可以扩展到在更高蒸汽温度的情况下使用。
把现在正在进行商业运作的600MW亚临界“W”型下射式燃烧锅炉,和本文所讨论的采用LMF设计的超临界锅炉进行比较后发现,采用超临界使整个循环效率从41.51%提高到43.35%(也就是提高了4.4% )。
下图10中说明了这种情况。
图10 采用超临界蒸汽条件的好处
(Plant Efficiency:发电站效率;Generated MWe)
采用超临界蒸汽在带来循环效率提高的同时,也降低了燃料的消耗量和污染的排放量,在下面的表格中阐明。这也意味着煤炭操作和磨粉车间的大小,空气和废气风扇,灰尘清除和传送系统都将得到简化。相关的厂用电耗也随着降低,这可以抵消为维持高蒸汽压力锅炉给水泵需要消耗的额外电量。
在这个比较中,燃料的使用量和排放量比亚临界锅炉的降低了4.4%。如果采用超临界状态下的蒸汽条件,则在整套设备的使用寿命里所节省的费用会变的举足轻重。不但可以节省燃料费用,还可以节省其他化学品和消耗品,包括FGD石灰石和水,以及为除去氮氧化合物而消耗的催化剂和氨。
5.0 总结
在中国,燃烧无烟煤的发电站最常采用 “W”型下射式燃烧锅炉。近年来,中国通常都在600MWe规格的亚临界压力锅炉使用“W”型下射式燃烧。
无烟煤本身有点不好燃烧。和燃烟煤锅炉比起来,燃无烟煤要想和它一样,在灰渣中保持低碳水平、低氮氧化合物水平并且不需要燃油支持,比较困难。然而,Mitsui Babcock公司至今为止所提供的设备的表现都令人满意,达到了用户规定的要求。除了这些成功的表现之外,Mitsui Babcock公司还不断提高和发展燃烧技术,促使他们的设备可以有更好的表现。
在2002年,Mitsui Babcock公司为300MWe的姚孟电站提供了世界上效用率最高的垂直管和Benson低质量流量炉膛。公司在这项技术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运作经验。Mitsui Babcock公司和西门子公司(技术拥有者)通力合作,特地为设计低质量流量炉膛设计而开发了尖端的计算设计工具和“技术诀窍”。
如果要设计一个锅炉,使它能够用于超临界压力下,同时又具有在当今运作要求,比如变压条件下运作的能力,由于 “W”型下射式炉膛复杂的几何外形,一度使得这样的设计变得不可行。然而垂直管低质量流量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
Mitsui Babcock公司已经提供了600MW“W”型下射式燃烧锅炉和垂直管质量流量炉膛,在技术上处于独一无二的位置。由于拥有这项专门技术,Mitsui Babcock公司很有信心可以设计出使用超临界蒸汽条件的“W”型下射式燃烧锅炉
将这两项易于理解又成熟的技术结合起来,可以产生很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在使用中国的无烟煤进行大规模发电时,这套解决方案代表了“最为可行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