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转”营销彩绘黄色连心线
黄色,象征着阳光,象征着温暖。汉中供电局不仅用行动践行着“四个服务”,更是用心、用真诚勾勒着供电企业与客户温暖的“连心线”。 2007年,汉中供电局以优质服务年活动为主线,面向市场,换位客户,深刻理解并迅速坚决执行省公司“两转”营销新思路。举全局之力,聚全局之智,围绕大营销、大市场、大服务做“大”的文章,构建“大”的格局,以“众星捧月”之势,服务和保证“一部三中心”建设。为解决中心建设所需办公场所,市区电力局整体搬出,为中心建设腾出空间,受“骨牌效应”影响,全局8个部门“大搬家”,大局意识和坚定决心由此可见一斑。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优先中心。在中心建设上,高素质人才优先保证中心,中心硬件建设高点起步。汉中局结合实际,对现行营销规章制度开展全面的充实、修订、归并和优化,形成涵盖电力营销全过程、全方位的营销制度“生态体系”。
“两转”营销新格局顺利运转后,所产生的聚合服务能力超过以往。汉中110kV谢村变担负着洋县水泥厂和氮肥厂两条专线用户的供电,按照原定停电检修计划,需要3天完成全站停电检修。在通知客户时,了解到两厂正处于生产高峰,停电三天客户将受到巨大损失。深刻领会了“两转”思路的局领导,要求生产部门调整方案,最大限度缩短停电时间。后来,客户中心统筹组织,相关部门通力配合,采取三班倒昼夜不停连续工作的方式,将三天检修时间缩短为一天,为两厂减少了30多万元的损失。这是汉中局构建“两转”营销机制后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汉中局用高起点、新机制、市场化的“神来之笔”彩绘出的与客户的“连心线”。
品牌服务勾勒绿色“风景线”
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美丽的景象。汉中局用优质的服务展示出国网品牌美丽的“绿色”供电服务,使国网品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驻留在客户心中。作为省电力公司“十大特色服务”之一的刘星电力服务,已经成为汉中家喻户晓的电力“110”,“停了电,找刘星”这一街头巷尾的“流行语”让刘星服务队每一位队员感受到了服务的压力,“群众利益无小事”绝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刘星服务队上半年408次的事故抢修中,有百分之八十就是居民用户的空开跳掉或保险丝熔断,在居民来说确是区区小事,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却又是一件大事。为增强服务功能,深化品牌内涵,原隶属于市区电力局的刘星服务队升格为面向各类用户服务的汉中局刘星服务队,并纳入“一部三中心”,融合了“二保精神”的刘星服务队在直管的汉台、勉县、略阳的城乡、山村生根开花,勉县张家河乡“户户通电”后,建起了比山外还要规范、标准的供电所,使象张家河通电群众一样的5176户刚通上电的群众也享受到了刘星服务。从VIP到普通用户,从城市到山区,刘星特色服务已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刘星服务从内涵上也突破了过去的紧急抢修、报装服务的局限,注入了“不断创新,主动作为”的服务内涵,汉中局今年率先在全省提出实施“一户一表”两万户的目标,近两年已有2万余户城市居民享受到了此项服务,为解决居民用电纠纷,树立供电企业良好形象探索了一条新路。
精细管理拉起红色警戒线
在交通红绿灯中,红色意味着停止。汉中供电局不断健全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用制度作为确保服务质量,防止服务事故发生的的红色警戒线。
该局坚持行风建设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把服务与安全生产同等对待,服务出问题视为安全生产出问题,对供电服务质量推行责任追究制,用红线划出一条条“苛刻”的“警戒线”。与相关部门、单位签定责任书,实行一岗双责,工作延伸到哪里,行风就抓到哪里。把行风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单位业绩考核,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摆到同等重要位置,全面实行行风建设一票否决制。制定了《员工及聘用员工违反国家电网公司员工服务行为“十个不准”处理规定》和《行风建设及优质服务监督考核办法》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监督考核,为全面加强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健全监督机制过程中,汉中局着重抓好三个评价:一是内部监督评价。严格按照《局明察暗访工作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在 “百问百查”活动中经常深入客户和基层站所察看服务窗口,抽查“95598”和“刘星服务队”反应速度。二是社会监督评价。同市(区)县行风监督部门、信访部门和新闻媒体及聘请的社会行风监督员加强工作交流和信息沟通,使纠风和行风建设工作做到前瞻性和主动性。三是第三方调查评价。认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活动。去年年底,在所属汉台、勉县、略阳电力局范围内发放调查表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全局客户满意度96.39%。结合调查内容,逐项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持续改进。
陕西理工学院因自用设备故障停电,造成万名师生生活教学困难,汉中供电局迅速反应,连夜抢修恢复供电,客户十分感动,致信陕西省电力公司表示感谢,贾福清总经理特意就此事作了“大力张扬,把优质服务工作切实做好做实”的批示。这些行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树立了良好的供电服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