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院校新闻系毕业生郑扬描述,因为师资匮乏,这个新闻系“因人设教”,“有哪个老师在,就开哪门课程”。读大一时,一学期换了4个专业课老师,其中3个是外聘的在读研究生。
新建院系主干课程难开齐
郑扬的困惑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大潮中,许多高校新办了不少院系。这些院系的现状和前景及对人才的培养能力,引起不少人忧虑。
郑扬所在学院新闻系一位教师表示,他也准备离开这个系了。原本的想法是依托学校的商科优势办经济新闻,所以增设了大量的经济类课程,但一半新闻,一半经济,“教经济的老师不懂新闻,教新闻的老师也不懂经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法学专业点也是如此。本来,法学14门课程都应该具备教员,由于师资紧张,有的学校一名教师教几门核心课程,有的学校甚至由原来上政治课的教师转任。同时,图书资料、模拟法庭等必需的教学实验设施也不具备。
计算机学科情况也类似。到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有计算机科学学院,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新建院系连主干课程都难开齐,师资由刚毕业的学生担纲。
利益驱动但求所有
在新院系纷纷上马的热潮中,一个普遍的规律是,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办文科,以文科见长的学校办理工科。
“一些名校在拥有充足资源的基础上,创办有利于学科优化的新院系无可厚非,因为这些高校能吸引到一流的师资和学生。但是,某些高校基本不具备相应资源,建新院系就是为了求大求全,标榜学科门类齐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有些高校“12个学科门类,一定要办出9个10个才觉得光彩”。
对此,这位学者解释说,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拨款体系是按学生人数拨的,而且,高校教育经费的大头来自学生学费,多招一个就多一笔钱,这导致许多高校片面追求规模。“社会上哪个专业需求热,就想办法开设哪个专业;哪个专业开设的门槛最低,也就开得最多。所以近些年来,法学、管理、新闻等专业就一窝蜂地上去了。”
专家点评:新建院系需慎重
马广海
山东大学社科学院教授
高校有新办院系审批权,由于自身约束不够,很容易不经过严谨调研就盲目兴建各类院系和热门学科。
教育主管部门放权是正确的,要设置门槛,形成评估机制和淘汰机制。一些新设立的院系会因市场行不通逐步被淘汰。
就业率也将成为一道槛。教育部从今年开始实行“硬挂钩”政策,将本科评估与就业率挂钩,就业率低的院校,本科评估不可能达到优秀。这将使那些跟风建起来的院系受到严峻挑战。
相关链接
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1994年有66个,到1999年5年间增加了58个,平均每年增加10个左右。但从1999年到2004年5年内,共增加335个,平均每年增加近70个。而到2005年,我国新闻类专业点达到661个,一年新增202个,几乎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后前50年建立的专业点总和的两倍。
据统计,目前国内法学院、系及专业教育机构达600余个。
2003年,全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点已达到366个,2004年达到近400个,位居全国高校理科专业点数量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