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明星 >> 正文

张子义:十二年的磨砺一辈子的情
转自: 时间:2007年09月20日09:22

——记云南镇康县凤尾镇福和希望小学校长张子义

  【事迹】他一人承担了毕业班全部统测科目的教学任务,他一手创办的半寄宿制食堂已成为全市村办完小学生食堂运作的模式,他在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勤工俭学,为控辍保学、巩固“普九”成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就是云南镇康县凤尾镇福和希望小学校长张子义。

  【心声】咱一定要把学校办好,一定要让家长满意,一定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留在学校。

                  张子义 左一

   20多年前,一个画面挥之不去地烙在了张子义的心里:一面被熏得漆黑油亮破旧的土坯墙下支着一排用石块任意搭起的火塘,上面歪歪斜斜地搁置着一口口同样被熏得漆黑的小锅,旁边是一个个蹲在地上忙碌着做饭的孩子,孩子们被呛人的浓烟熏得泪流不止。

  20多年后,张子义从一个山村孩子成长为镇康县凤尾镇福和希望小学校长。可就在这所学校,又让刚刚上任的张子义看到了那心酸的一幕,有所改变的只是孩子们做饭的锅架由石块改成了铁架。

  涌上心头的这一份心酸,让张子义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学校办好,一定要让家长满意,一定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留在学校。

  “我从山里来,我不怕吃那份苦”

  “我从山里来,我不怕吃那份苦。”现年34岁的张子义中等偏瘦的个头,肤色黝黑、脸庞轮廓分明,平淡的话语中透着一种坚韧的力量。12年的磨砺,让他对大山里的教育有了更为深沉的爱。

  1995年,从临沧师范学校毕业后,20岁出头的张子义来到镇康县凤尾镇芦子园完小任教。那是一所只有60多名学生、校舍狭小的学校。简陋的教室、拥挤的住宿、破旧的房屋令他难过。但对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张子义深深地知道,越是贫穷、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教师,扎根山区,奉献教育的决心从未动摇。

  山区学校缺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学校就将毕业班的教学重担交给了他,一个人要承担毕业班全部统测科目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他接任的班级,在镇内7所完小统测中排名第六,语文、数学平均分都不及格。灰心丧气吗?张子义从没有过。他明白,努力不一定就成功,但放弃就意味着失败。在了解全班学生情况后,张子义认真研究大纲、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进而研究应该怎样教学,怎样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他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细致地讲解,精心地辅导,教给学生正确灵活的学习方法,对薄弱的知识环节就用课余时间补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这个班的毕业统测语文、数学生均总分达到了172分,及格率100%,一下跃居全镇第一。

  2004年,镇中心学校将张子义派往全县校区海拔最高、交通最闭塞,少数民族较为集中、工作条件最为艰苦的山区村完小——福和希望小学任校长。接到调令,他就如一个听到命令的士兵,二话不说,收拾行囊搭上拖拉机就沿着颠簸的山路向更深的大山走去。


(编辑:张丽霞)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