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知识 >> 变电知识 >> 正文

河南送变电公司征战"750"
转自: 时间:2007年09月25日09:42

    9月5日,甘肃省电力质检中心站对750千伏兰平线基础部分进行了检查验收,在全线11个标段中,由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施工的第一标段被评为全线最优。在进军“750工程”的征程中,这支来自中原的电建铁军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把准备工作做足
  

    750千伏兰州东—平凉—乾县输电线路工程,是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参建的第一条750千伏同塔双回路工程,也是该公司进入甘肃市场的第一个工程。针对该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保要求高,技术起点高,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多,施工难点多的特点,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明确提出工程建设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目标。
  为保证工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该公司负责人多次深入兰平线项目部,现场办公,解决了抱杆等施工机具等方面的困难;成立了以生产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直接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成立了以公司总工程师为组长的科研攻关小组,对750千伏线路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等重点问题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该公司抽调具有高超技术水平和丰富施工经验的精兵强将,组成了一个项目部。项目部成立后,立即高效地投入了运行,购买了大量750千伏线路设计、施工的相关规程、规范,编制了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及各种规章制度。为使参加施工的人员了解施工工序及工艺,熟悉技术、质量等方面的要求,项目部组织了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质量、安全方面的交底和培训,进行了严格的书面考试,合格后方能参与施工。
  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建好750千伏兰平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施工管理做细
  

    细节决定成败。在施工过程中,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非常注重精细化管理,强调每一个细节的完美。
  该公司所在标段有四分之一的铁塔处于严重湿陷性黄土带,这种地带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会迅速受到破坏而显著下沉。一旦处理不好,将会给基础质量带来毁灭性的破坏。根据设计,兰平线需要采用2∶8灰土进行地基处理和防水处理。这种施工方法为该公司施工中第一次碰到。为保证质量,他们在多方学习取得失陷性黄土2∶8灰土处理经验的基础上,从细节入手加强管理,对施工程序进行了反复论证,对施工方法进行了反复试验,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反复推敲,最终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施工措施。
  出于保护施工现场生态环境的需要,他们每次都是在场地外对生石灰进行熟化处理,筛掉直径大于5毫米的石灰块,用袋子装好后运到现场再进行搅拌。施工中,每次做过夯实处理后,当场由地基处理检测单位现场检测灰土湿容重、干容重及含水率等指标,合格后,方进行下一层夯实处理。他们精细的管理,不仅保证了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下的基础施工质量,也较好地保护了当地环境,赢得了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高度认可,称赞他们“施工程序真专业,施工管理真到位”。兰平线全线湿陷性地质处理首基试点,也放在了该公司所在标段举行。
  类似这样的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该公司基础施工的每一个工序中,体现在他们的安全文明施工、质量奖惩等各项工作中。
  

把困难踏在脚下
  

    兰州这地方缺水,尤其是淡水。这一点,令来自中原地区的这支施工队伍感受颇深。
  在河南的一些地方,向下挖个1米多深,就能出水,而在这儿,打井需要打上100多米,出来的还是盐碱水。生活用水、浇基础用水,一律需要到30千米外的榆中县淡化水厂去拉。生活用水还好说,这浇基础的地方,可不是那么好上的,河南送变电公司负责的一标段,85%的地段都在山地,交通极其不便,针对这一困难,他们灵活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首先是放弃大车用小车,兰平线由于是同塔双回路,基础方量很大,平均每基需用水20吨以上,用大一点的水车三四趟就够了,但由于山区交通不便,他们就雇佣了大量当地的三轮车,较好地保证了不少塔位的用水需求。其次是分级提灌。对实在无法上山,且塔位离路较远的几基基础,他们采用了山上、山下设水池,然后分级提灌的方法来解决,最多的采用了3级提灌。
  高原反应、山区施工、基础方量大立柱高等种种困难,都给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的施工带来了一定困扰。但在“务期必成、务求必胜”的决心下,河南送变电人用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编辑:管小茜)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