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文化 >> 正文

荆楚教坛开奇葩
转自: 时间:2007年09月26日09:04

    76载风雨沧桑,薪火相传,步履铿锵;

    76载春华秋实,滋兰树蕙,桃李芬芳。

    这里,承传着辛勤园丁光华璀璨的智慧和躬耕杏坛的理想;这里,激荡着人民教师学高身正的追求和立德树人的情怀。多少人来到这里,栉风沐雨,矢志不渝;多少人从这里走出,育才报国,屡创佳绩。

    这就是被誉为“荆楚教坛一奇葩”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一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31年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伴随着我国师范教育的风雨历程,学校虽历经沧桑与巨变,但一直恪守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培训师资的神圣职责,主要承担全省中学教师培训、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和中小学教学教材和教育科学研究任务。

    进入新时期后,学院办学功能得到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本专科专业分别发展到18个和22个,并采取脱产、夜大、函授、自学、卫星电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教学形式,积极开展中学教师学历补偿达标教育,每年培养培训成人师范教育本专科生近万名。

    在开展以本科层次为主的中等学校教师学历教育的同时,学院还承担湖北省中小学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以及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任务。1990年以来,学院先后承担世界银行贷款中学师资培训项目、中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项目中学师资培训项目、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新课程骨干培训者省级培训、湖北省高中教师培训及农村教师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任务,同时,学院还承担了全省所有的高中校长、14%的初中和8%的小学校长的培训,创造了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亮点。在中小学教学研究方面,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写了100余本地方教材和60余种乡土教材。

    随着“湖北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在学院的挂牌,学院已成为一所同时具有中学教师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小学教学教材研究和教师资格认定四项职能的高等院校。在实践乡村教育的风雨历程中,学院始终以培育乡村中小学教师为己任,为湖北农村输送了大量的基础教育师资成为湖北省教师教育的主要基地。

    二

    2003年,学院领导以“舍我其谁”的胆识与气魄,在武汉光谷布阵点兵,提出了“创办新大学,建设新校园,探索新机制,打造新品牌”的口号,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学院迈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学院现有光谷主校区、阅马场校区和白沙洲校区,校园总面积1666亩,校舍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达68万册;并建有一流的微机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及体育馆、游泳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 4389万元。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7000余名。学院共有专任教师461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140人;博、硕士203人,占专任教师的44%。他们中,既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专项津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曾宪梓教学奖的专家教授,又有敬业爱岗、开拓进取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学院十分重视教师教育类学科和专业建设。现有文、理、教育、经济和管理5个学科门类,并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其中本科专业12个,基本形成文、理、教育三个优势学科群。目前已建成英语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基础数学等4个校级特色学科和2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针对农村师资必备的素质技能要求,在学制年限、课程方案、素质技能训练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其中,“订单式”人才培训模式的积极探索加快了新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步伐。

    科研兴校结硕果,教改春风满校园。“十五”以来,学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64部,编写教材166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79篇,其中443篇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或被转载及收录。学院承担100余项省厅级科研项目,40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学院现有《湖北教育学院学报》、《班主任之友》、《语数外学习》和《教师继续教育》等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近年来,学院形成了以研究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的科研队伍,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学院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访学任教,为学子深造打开了国际视野和通道。

    多年来,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题,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大德育工作格局,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为导向,积极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历年来形成了以“文化科技艺术节”、“寝室文化月”、“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和“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影响深远的品牌活动。同时,立足于师范教育之本,开展了具有浓郁人文内涵的新颖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以“明日之星”教学素质技能竞赛等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学院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院建有60余所教师教育实习见习基地,为师范生了解农村教育实际,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打开了窗口。

    播种芳菲朝复暮,汗流流尽花成树。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共培养、培训了近30万名中小学教师、教研人员及教育行政人员,遍布湖北省各县(市)乡镇。他们绝大多数都成为当地中小学教学和管理骨干,在全省、全国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多人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人民教师奖章”等荣誉称号。九八届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生宋芳蓉矢志山区教育,默默无闻奉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许。

    近两年,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他们是希望的种子,播洒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如耀眼的星光,闪耀在荆楚大地!

    学院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通过深入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连续四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3年至今,连续两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三

    风正帆悬立潮头,与时俱进谱新篇。

    2007年3月,经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改建为普通师范学院,这是湖北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件喜事,也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跃上新的平台,踏上新的征程,全校师生员工豪情满怀,信心倍增。特别当我国师范教育体制和工作重心发生深刻变化,当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浪潮悄然袭来的时候,学校党委行政头脑异常清醒,适时确立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目标,这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探索适应农村素质教育需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湖北基础教育输送高素质师资,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以教学为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形成教学引导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发展格局。

    办学层次定位:立足本科教育,积极开办和发展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过硬、知识面宽、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中学教师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学科专业定位:以文、理学科为重点,文、理、教、管、工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师范专业为基础,师范和非师范专业相互促进。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为地方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办学规模定位:根据全国和湖北省大学生毛入学率逐年增长的趋势,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学生控制规模为11000人,加上成人教育学生折合数1000人,学校总体办学规模控制在12000人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实行“三步走”战略步骤。

    第一步,夯实基础。从2007—2011年,即到建校80周年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现“确保良好,争取优秀”的目标。

    第二步,提升实力。从2012年—2021年,即建校90周年,全面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开办硕士培养点。

    第三步,打造品牌。从2022年—2031年,即建校100周年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属重点,且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的师范大学。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