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知识 >> 脱硫技术 >> 正文

液相生化法烟气脱硫试验研究
转自: 时间:2007年09月04日08:42

生化法脱硫机理

  生化法脱硫的原理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微生物脱硫机理,一是过渡金属离子的催化氧化机理.前者是微生物参与硫素循环的各个过程,将无机还原态硫氧化成硫酸,同时完成过渡金属离子由低价态向高价态转化的过程;后者是利用过渡金属高价离子的强氧化性在溶液中的电子转移,将亚硫酸氧化成硫酸.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达到脱硫的目的.

  1.1  微生物法脱硫的机理

  目前,微生物脱硫机理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假说,比较成熟的有两种:直接氧化作用和间接氧化作用[2].其中间接氧化是将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高铁离子(细菌的作用),高铁离子再氧化酸性废气(化学氧化),本身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实现可逆循环[3]脱硫,机理如下:

               2FeSO4+1/202+H2S04 Fe2(SO)3+H20                     (1)

                H2S+Fe2(SO4)32FeSO4+H2SO4+S                  (2)

  利用上述原理进行工业废气H2S的脱除,已有不少研究,应用于锅炉烟气SO2的脱除还未见报道.锅炉烟气中的硫化物主要是SO2,SO2的还原性不及H2S.但SO2的溶水性很好,在水溶液中可以引起连锁化学反应,即:

              S02+H2O→H2SO3,                              (3)

              H2SO3→ H+ HSO33-                            (4)

              HSO3-  → H+SO32-                              (5)

  由上面化学反应看出,溶液中酸度的增高不利于SO2的溶解和脱除.而我们用粉煤灰制成的悬浮液,充分与烟气交换,一方面溶液中的Fe3可直接将SO2氧化成硫酸,Fe3自身还原成Fe2离子;另一方面溶液可以将S02带下,在pH=2.0~4.5的溶液中,由微生物进行脱硫处理,同时把H+变成H2O,把Fe2+又转化为Fe3+离子,以维持吸收液的循环,达到脱硫的目的。

  1.2  过渡金属Fe3+/Fe2+的催化氧化机理

  过渡金属Fe3+离子对S(Ⅳ)的吸收作用已被前人证实[4].它的反应机理为氧化还原和催化氧化,包括自由基机理和半导体催化机理.而铁的液相反应符合半导体催化(或过渡态催化)机理。Brandt等人对Fe3+使S(Ⅳ)在水溶液中的自动催化氧化作用作了详细的研究.他提出了如下方案:

  

  由上述反应看出,溶液中将亚硫酸催化氧化成硫酸的关键是三价铁离子的还原反应.而控制Fe3+还原反应的主要步骤是Fe(Ⅲ)-HSO3复合物的生成和分解,增加Fe3+、S(Ⅳ)浓度有利于Fe3还原反应的进行,Brandt的研究发现,当CFe3+:Cs(Ⅳ)=l:10时,S(Ⅳ)向S(Ⅵ)转化速率几乎保持稳定.

  上述反应中联系和维持Fe3+氧化还原反应的纽带是自由基团SO3·-的传递与终止.SO3·-的产生可以诱发Fe3+大量的生成,在有氧参与的情况下,SO3·-很快与O2结合成SO5·-,SO5·-是很强的氧化剂,它能迅速将Fe2氧化成Fe3,以维持上述的还原反应.但当氧耗尽时,SO5·-不再生成,SO3·-因不转化而过剩,导致Fe2+不能氧化成Fe3+,使氧化还原反应终止.

  

  合理地把微生物脱硫和Fe3+的催化氧化脱硫结合起来,利用微生物迅速将Fe2+转化为Fe3+,弥补Fe3+还原为Fe2后形成的不足,在微生物最佳繁殖pH=2.0~4.5的环境下,也是Fe3+对S02氧化最佳的pH值,可以有效地降低SO2的排放量.其脱硫示意如图1所示.

  实验

  2.1  实验装置

  

  图2  试验装置与流程图

  实验装置参照呼和浩特发电厂Venturi除尘器进行设计,由于室内空间所限,有些部分未能按电厂Venturi除尘器缩小比例制作。大部分以作用件组合而成。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实验材料:自来水、呼和浩特发电厂电除尘器产粉煤灰、液态SO2、Fe2O3、微生物DYB等.呼和浩特发电厂电除尘器产粉煤灰有关成分见表1所示。

  表1  呼厂粉煤灰成分

  
成分
  
Fe2O3
  
Al2O3
  
CaO
  
MgO
  
备注
  
含量(%)
  
6.12
  
5.72
  
1.78
  
0.02
 

  2.2  测试仪器

  见表5。

  2.3  空白实验

  试验条件;烟温120℃,Venturi管喉部风速23.34m/s,PH=3.5,模拟烟气含粉煤灰及SO2,无微生物DYB.

  实验结果:平均脱硫率小于20%.对灰水的化学分析无Fe3+,证实Fe203的水不溶性.说明:粉煤灰中碱性氧化物对SO2具有吸收功能,这种功能既与粉煤灰的成分有关,也存在水的暂溶现象.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溶解于水中的SO2将部分从水中逸出,使得实际脱硫率下降。

  2.4  Fe3+离子制备实验

  将DYB置于配制的母液中,在一定条件下繁殖并产生出Fe3+.经三组不同条件实验,其中一组容积400L的溶液,在水温32~49.5℃条件下,11天内水溶性Fe203 (Fe3+浓度以Fe203计,以下同)从零增至1.97g/L,溶液中产生Fe3+。说明:DYB可将Fe203离子化。

  2.5  原理实验

  实验条件:风温26℃,PH=1.40,溶液温度38~44℃,模拟烟气含SO2,溶液中加固相Fe203及脱硫菌DYB,未输粉煤灰,水溶性Fe203为2.43g/L,Venturi管喉部喷液量2.41L/min.实验结果:原理实验在上述条件下运行18d,测定的水溶性Fe203随时间的推移呈稳定上升趋势,由初始的0.76g/L上升到试验结果时的2.69g/L,脱硫率最高达到92.58%。说明:Fe3+是催化剂,可将S(Ⅳ)转化成S(Ⅵ)。

  2.6  条件实验

  实验条件:风温15~44℃,pH=1.38~2.70,溶液温度28~51℃,模拟烟气含SO2,A箱溶液加粉煤灰16g/min~22.3g/min,水溶性Fe203为0.95~2.96g/L,Venturi喉部喷液量2.65L/min。

  实验结果:

  1)Fe3+浓度的影响

  液气比不变,PH=1.38~2.70,改变SO2进气浓度,Fe3浓度与脱硫效率η的关系为:

  ①当Fe3浓度平均值小于2.88g/L时,脱硫率η随Fe3浓度增加而增加.

  ②当Fe3+浓度平均值由2.88g/L降低到2.07g/L时,脱硫率η趋于稳定.总的变化趋势是:随Fe3浓度增加,脱硫率η增加后趋于稳定.因此,并非Fe3浓度越大越好.

   2)pH值的影响

   液气比不变, pH值对脱硫率η的影响:

   ①pH值增加,脱硫率η增加;

   ②控制pH值在1.8以上,脱硫率η增加后趋于稳定.

   3)液气比的影响  

  不同pH值,液气比对脱硫率η的影响是:脱硫效率η随液气比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一定值.原因是:随着液气比的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传质反应,脱硫率提高.

  4)S02浓度的影响

  参照蒙西电网各火电厂烟气中SO2浓度[4],从720PPm到2647PPm进行试验,脱硫效率η在一定液气比和pH值范围内都能稳定在某一个水平,不受进口SO2浓度的影响.说明该法适用性很强.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