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经天,岁末2007中电投集团捷报频传。
一份份来自大江南北的喜讯昭示着这家特大型国有企业稳步上升的发展轨迹,奏响了中电投集团强劲的发展乐章。
——12月12日,平圩发电公司二期工程2台64万千瓦机组竣工投产。至此,中电投集团火电装机容量已达3327万千瓦,年均增长12.2%。
——12月15日,中电投集团“蒙东战略”实施主体之一中电霍煤实现当年产值103亿元,成为蒙东地区首家产值过百亿企业。这标志着中电投“煤电化铝路港”产业链规模不断壮大,协同优势充分显现。
——12月18日,五凌电力东坪水电站通过安全性评价,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中电投集团水电装机容量达到963万千瓦,居五大集团之首。
——12月31日,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山东海阳核电项目收到项目开工令,开始工程计时。作为国内核电新势力,中电投正以昂首阔步的姿态行进在核电发展的快车道上……
其实,这些也只是中电投集团全年成绩单的一小部分,但体现了中电投集团“结构合理,产业链延伸”的竞争优势。
正如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所言:“2007年,集团公司水火核新能源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煤电化铝路港联营取得实质性突破,结构调整效果显著,产业布局日趋合理,集团公司进入健康协调快速发展轨道。”
掌握平衡是发力上升的前提。如今的中电投集团,在不断突出主营业务同时,相关产业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如长空雁阵展翼齐飞,在穿云破雾中不断壮大自身,在海阔天空里不断书写奇迹,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的能源支持的同时,也为新形势下我国电力工业科学发展提供了独特创新模式。
水火核强音和鸣
作为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新组建的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中电投集团成立以来勇立潮头铸华章,目前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电源结构合理,水电、火电、核电并举,水电比重在五大集团里是最大的,核电方面是发电集团中唯一具备建设运营资质的;产业链延伸方面领先他人一步,初步形成了煤、电、有色金属、铁路、化工、港口的产业链。
对电力企业来说,“发展”的涵义不仅仅是“量”的扩张,更主要是“质”的提升。强音和鸣,中电投集团现在已将水电、火电、核电作为三大主角,联袂奏响了科学发展的和谐协奏曲。
水电开发的号角愈加嘹亮。作为中电投集团旗下的两大水电开发主力军,黄河水电与五凌电力分踞一北一南,以建设水电清洁能源基地,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将水电流域开发经营得风生水起。
如今,黄河上游和长江支流沅水这两大流域的梯级开发局面已经形成。2007年,五凌电力东坪项目实现一年4投;黄河流域规模最大的拉西瓦水电站大坝浇筑高程越过百米;继长江三峡之后,全国在建的最大船闸———广西长洲水利枢纽双线船闸实现双线通航,该工程是国内同类型水电站中大坝最长、机组台数最多的大型水利枢纽,被誉为灯泡贯流式机组电站中的“三峡工程”;黄河班多水电站前期工程排除诸多困难按期开工,拉开了黄河龙羊峡以上河段水电资源开发的帷幕。在建水电规模676万千瓦,继续领跑其他发电集团。
来自火电领域的鼓声则向着“大容量、高参数”的方向传递。中电投集团着力优化调整电源结构,火电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发展呈现良好势头。2007年10月,田集电厂一期工程第二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一期工程建成运营。目前,中电投新建燃煤电站全部采用60万及百万千瓦级大容量、高参数机组,2007年,中电投已有7台以上60万千瓦机组投产,开封、抚顺等8个电源项目共计795万千瓦顺利开工。
在火电领域,中电投曾先后拥有多个第一:国产首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在平圩发电公司投产发电;国家首批60万千瓦超超临界阚山1号机组进入满负荷试运行;国家首台空冷国产化示范项目通辽三期进入整套启动阶段;国家首批大容量、高参数燃机———郑州、漕泾燃气电站顺利投产发电。
中电投的核电发展是新声,也是强音。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中唯一具有核电开发资格的企业,中电投集团将核电作为集团发展的核心优势,并已形成一整套核电管理和技术支持体系,核电开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2006年11月国家正式确立第三代核电技术路线的历史性时刻,中电投集团被赋予了建设、运营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依托项目山东海阳核电一期工程的重任,由此成为国内第三家核电建设运营商。
目前,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前期已获得国家正式核准,并于2007年12月31日正式确定开工计时,进入工程建设阶段。该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87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接近三峡电站发电量的90%。
此外,中电投与中广核共同控股开发建设的辽宁红沿河核电项目,已于2007年8月正式开工。同时,中电投也与多个省(市、区)合作开展,有效地保护和开发了一批内陆核电厂址。
流金的链条
在广袤的东北、蒙东地区,一条流金的产业链异军突起,催生出强大的协同效应。
这是中电投集团实施“蒙东战略”的重要内容,“煤、电、铝、路、港一体化”:以电为核心,以煤为基础,通过合理延长产业链条,优化煤矿、电厂、有色金属、铁路、港口协调发展,促进产业价值提升,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实现循环经济效益。
2007年,这一战略获得国家支持,国务院国资委通过国资委规划[2007]40号文件,确认“与电力相关的煤炭等一次能源开发及相关交通运输”为中电投集团新增主业范围。
2007年12月15日,该战略的实施主体中电霍煤集团当年实现产值103亿元。近年来,依托霍林河、白音华两大露天煤田资源,打造产业循环协同发展的链条,既缓解了煤炭铁路运输压力,又将低热值煤就地转化,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
在国内煤炭供应趋紧的形势下,“蒙东战略”的协同效应愈加明显。2007年,霍林河煤业原煤产量突破2700万吨,有效改善了中电投集团东北及蒙东地区电厂供煤状况,将区域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配置上游资源方面的前瞻性眼光,为中电投集团赢得了更多主动。按照规划,到2010年,中电霍煤的煤电产业总规模将达到年产煤5000万吨,加上其他产业,将实现年总产值近千亿元;中电投白音华2号露天矿1500万吨规模的采矿权已获得国家批准,淮南、平顶山、重庆沥鼻峡煤电联营项目进展顺利。
如今,以霍林河、白音华两大煤田为核心的综合产业链条稳健运转,蒙东煤电产业链条上的赤大白铁路(赤峰—大板—白音华)已全线进入建设高峰期,锦赤铁路和港口规划等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以电解铝和煤化工为依托,通过铁路运煤专线和锦州煤炭港口建设,实现“煤、电、铝、路、港”协调发展。2007年,蒙东地区原煤产能已达到3400万吨。
电为核心,煤为基础,产业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中电投集团发展的特殊优势。实践证明,根据区域的资源、产业特点以及煤电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煤电价值链上形成科学的组合方式,确保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扬帆新起点
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中电投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征途上迈出了一大步。如今,中电投的资产总额从2003年的877亿元上升到目前的2212亿元;资产分布从2003年的17个省、市、自治区到目前的25个省、市、自治区。
作为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手段,资本运作带动中电投“跑步向前”。2007年4月,中电霍煤旗下的“露天煤业”在国内A股市场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露天煤炭行业的第一单,也成为中电投集团旗下第6家上市企业。在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和资金结算管理中心资金一体化运作优势,促进业务范围扩展到证券一级市场的同时,实现了金融业务向债券、证券、保险市场稳步推进。
目前,中电投旗下漳泽电力等5家A股上市公司全面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实施了吉林热力热电、辽宁东方等资产的并购重组;完成东津公司与江西投资公司股权置换。2007年成功发行短期融资券100亿元。同时,920、647项目使上海电力、五凌电力股权得以增持并获得元宝山公司控股权,资本运营不断创造出新成效。
面对近年来机组设备利用小时下降、燃料成本上升,电力市场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中电投党组对在复杂环境下如何坚持稳健经营、防范各种风险,改革攻坚进行了深入思考。
2007年10月29日,中电投集团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陆启洲总经理在会上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作的重要讲话让所有中电投人振奋不已。他指出: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贯彻国家能源宏观调控政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加速发展常规电源,强化和巩固核电发展成果,有序、适度的推进风电、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加大力度发展综合产业,积极并购、重组能源、电力资产,加快发展电站服务业,积极寻求海外发展,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为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好风凭借力,万里任遨游,正处于全面发力状态的中电投集团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