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力的中心地位看能源战略
■叶春
编者按 我国将成立能源统一管理机构,出台《能源法》,以改变目前能源领域各行业各自为政,统筹与相互协调不够的问题。这一变局将对电力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面对即将发生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思考:电力在能源中扮演何种角色?在未来的大能源管理体制下,电力将处于何种位置?本文适应时需,以历史的眼光,从生产、消费、能耗、能源安全等角度,阐述了电力在能源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并由此提出了完善能源工业发展的建议。
能源工业的发展以电力为中心,客观上是由电力的特性决定的。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力的优势不断显现,地位不断提升。一,电力可以与多种形式能源之间进行相互转换;二,电力可以大规模生产,远距离输送,在分配系统中可以无限分割,并易于精密控制;三,电力十分方便使用,能够精确地实现分散、定时、定量、定点使用;四,电力是化石燃料清洁利用的最好方式;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必须转换成电力才能被方便利用;六,电力是最清洁、高效、安全、优质的能源,合理使用电力可以节约一次能源。
电力既是重要的二次能源,又是一次能源的消耗大户,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长期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电力是重要的终端能源载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出现了迅猛的增长。自1995年以来,电力消费量增速几乎全部超过当年能源消费量增速,而且基本上呈刚性上涨。随着电力消费量的持续增长,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991年的10.11%增长到2006年的20.31%,15年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速近7%。如果不考虑2003年和2004年发生的全国大面积“电荒”,年均增速更是达到8.5%,远远超过整个能源产业的平均增速,也超过同期任何一类能源的增速,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二)电力生产消耗一次能源的数量持续增加。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能源生产也不断加快,其中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基本上高于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可见,在能源产业中,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最大。电力工业既是优质、清洁能源的创造者,又是一次能源消耗大户。2006年,电力消费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达到43.1%。
(三)电力投资占能源总投资的份额居高不下。
我国电力生产和供应的固定资产投资占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由改革开放之初1981年的33.67%增加到1990年的43.95%。自2000年,电力工业投资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近50%份额跃升到70%以上,2002年是全国缺电最严重的一年,电力投资的比重达到了79.29%的峰值。考虑我国今后将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并将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步伐,电力工业取消供电工程贴费之后,配电工程投资也将计入电力生产和供应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以电力工业投资还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电力在能源工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一)电力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呈刚性增长。
一是经济增长拉动电力的消费需求。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表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消费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且电力的消费增长速度超过能源总体的增长速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届时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000美元。据保守估算,人均能源消费量将达到2吨标准煤,按照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分布,2020年电力消费需求至少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20%以上。
二是工业用电仍将维持增长趋势。我国工业用电一直占全社会用电的很大份额,而且增长速度也最强劲,超过同期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速度。当然,近几年的高速增长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有关。但即使将来产业结构调整到位,用电量仍将维持上升趋势。经验表明,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电力消费的年均增速明显快于工业化后期及更高发展阶段,但在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后,人均能源消费量基本维持稳定,但人均电力消费则依然继续稳步攀升。
三是城镇化、信息化和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将进一步刺激电力消费。2005年我国城镇化率只有43%,远远低于美、日等国家工业化阶段60%~70%的比例,城镇化建设的空间还很大。信息化社会带来的电脑与网络普及,以及家用电器逐年降价所带来的大范围普及,人体舒适度要求对空调的依赖等都会逐年加大用电需求。新农村建设将促进农民用能的商业化,提高用电比重。2001年至2005年,城镇居民家用电脑数量增长3.3倍,彩电增长72%,电冰箱增长63%,洗衣机增长40%。“十一五”规划对未来五年投资与消费政策取向的重点之一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居民用电在居民总能耗中所占份额将以年均10%以上的增速升高,预计在“十一五”末,全社会用电量中,居民用电占15%~20%。
(二)电力生产消费中一次能源将进一步增加。
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而且火电装机容量在总装机中的比重在近几年还将持续上升,因此,电煤的消耗仍将继续增加。工业化国家绝大多数都把煤用来发电。1999年,美国发电用煤就占煤炭总消费量的90.5%,OECD(经合组织)国家也达到80.4%,而当时我国仅为37%。2006年,我国电煤比重提升到55.37%,而同期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这一比重分别为72%、78%、80%,除了部分煤炭用于煤化工外,几乎全部用作发电。近年随着世界油价大幅上涨,世界各国开始将能源转向储藏丰富、低廉而易获得的煤电。尤其在环保的压力下,将煤炭转化为洁净的电力能源是最好的选择。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兴起,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也增加了电力生产消耗一次能源的比例。
(三)电力在能源安全中的地位更重要。
电力不仅影响终端能源的供应安全,还影响一次能源的供应安全。虽然作为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煤炭同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一样,属于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但电力还有丰富的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可再生能源将会有效地改善我国的发电生产以煤为主的结构,对保障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供应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电力安全关系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千家万户的生活,比其他能源行业安全的影响面更广、影响力更大。2002年,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为38%,法国更是达到50%,而我国2006年底仅为20%。考虑我国煤炭和可再生能源储量较为丰富,电力在终端能源的消费比例完全可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也就是说,至少可以在现有的水平上翻一番。
(四)电力行业关乎全国节能减排的整体成效。
目前,电煤消耗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一半以上,火电用水占工业用水的40%,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52%,烟尘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20%,产生的灰渣占全国的70%,电力工业成为我国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的重点领域。“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形势极为严峻,作为重中之重的电力行业,节能减排任务异常艰巨。抓好电力工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于推进全国节能减排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完善能源发展战略的建议
(一)进一步确立“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早在199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就提出“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后来“九五”计划及2010年目标纲领中又提出“能源工业的建设要以电力为中心”。随着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共中央提出的“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越来越被人理解和接受。应结合我国石油供应不足、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可再生能源储量大的资源分布国情,大力推进大型、高效、清洁煤发电,提高发电用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电气化水平,走一条以电为主的能源消费转型之路。
(二)将电力工业的政府管理纳入大能源体系,统一管理。
能源产业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在统一的规划和政策指导下,实现整体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各类能源之间不仅存在按效能、比例协调发展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相互补充、替代和转换的关系。这就要求国家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综合能源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各种能源之间的发展关系,建立集中统一的大能源综合管理体制。
(三)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电力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应深化能源产业市场化改革,要以煤炭为主,辅以核能、风能、水能等其它能源,合理配置能源供应结构;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之路,促进电力与其它类能源之间的相互替代,实现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优化我国能源产业机构,保障能源安全。
(四)将电力行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
应抓紧建立节能减排的科学、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的法制化管理和建设;二是加强产业规划的约束及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三是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化建设;四是建立节能减排绩效评价与考核制度;五是进一步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作者单位:国家电监会华中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