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文化 >> 正文

中英校长:大学生应把创业当成一种人生态度
转自: 时间:2008年01月28日09:12

    英国有96%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而在中国,创业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日前举行的“培养职业型与创业型公民”论坛上,中英高校校长热议大学生创业能力。    

    高校是否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这对拥有百年现代化积累的英国高校来说,早已形成共识;但对创业教育尚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高校来说,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大学不仅应该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也应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牛津大学副校长John Hood的话让参加“培养职业型与创业型公民——中英高等教育就业与创业论坛”的中方代表感到惊讶。在人们的心目中,牛津大学是一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没必要为学生毕业出路担心。诺森比亚大学副校长Kel Fidler则更进一步表示,高校就是企业,是服务业的一种。

    参加该活动的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方伟认为,英方校长谈论的话题,在中国高校还是备受争议的,就连高校培养人才是否该和企业无缝连接认识都不同。

  创业实践也能拿学分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专门设置了一个创业中心,目的是为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发展的机会。

    “学校除了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外,还有一个在全校推行的带薪实习项目,就是在本科课程中,开展‘学习+带薪实习+学习’方式,让大学生得到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而大学生通过真实的工作,更能体会专业知识的价值所在,更能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也更能明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企业中心企业教学与学习主管Simon Brown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大学生对企业的熟悉,也能激发一些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产生创业的想法。

    “对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我们学校创业中心会对他们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并提供有相关背景的指导老师和资金协助。”Simon说,指导老师会从培养学生的商业知识、考察项目可行性着手,而不会急于让学生去做具体的商业计划书。他认为,模式化的商业计划书会扼杀学生的创意。

    无论是到企业带薪实习,还是自己创业,在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都可以转化为学分和成绩。

    Simon强调,从历年经验来看,进行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找到真正的兴趣和特长。

    重视创业教育和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英国高校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根据英国国家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研究与教育部主任Paul D Hannon提供的数据,有96%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


(编辑:张丽霞)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