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中的农电工
——高邮农电工奋战农网工程二三事
林华鹏、徐天华、王庭中、俞小军
时下,正是农忙时节,广大农电员工为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用电也在忙碌着。当前,也是江苏高邮市供电公司全面实施农村配网工程关键阶段,在这特殊时期,一些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农电工,他们无暇顾及家庭,用责任和奉献默默谱写了一曲曲“光明使者”战歌。紧张的农网工程中,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感染了身边人。笔者通过几天的采访,认识了这样一个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农电工——
姚成中 “铁石心肠”的大个电工
身高1米8的姚成中,是三垛供电所农电工。诚实厚道的他,言语不多,工作踏实,责任心强。今年9月28日,在三垛集镇施工的姚成中,电话显得特别的多。施工负责人问他究竟有什么事时,只见他憨厚一笑,“没什么,家里一点小事”。经所长盛锦琪再三追问,他才道出原委。原来,他68岁的父亲,9月27日在高邮市人民医院被查出是“静脉曲张”,9月28日正在进行开刀手术。姚成中接到的一个个电话,就是家里人在和他通话,告诉他手术情况。现场施工人员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为之感动。当所长问他“父亲今天做手术,为何不请假?”姚成中平静地说:“现在全公司上下都在忙于农网项目改造,在这紧张时段,我们应该全力投入其中,至于照顾父亲,有家里人在,我一样放心。”
郑永兴 格尽职守的仓库保管员
郑永兴,三垛供电所农电工兼职仓库保管员。其貌不扬的他,平时工作认真仔细,材料管理规范有序,多次受到上级公司的表彰。10月7日下午,三垛供电所在对三垛镇港河村实施项目改造。当日上午发料时,郑永兴接到家人电话,正在医院住院治疗的83岁的老父亲,由于身体严重缺血,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听到这个消息,他大吃一惊,在电话中向家中只说了一句话:“你们先照看着,晚上我过去”。放下电话,他又忙起手中的活。
由于该所农网改造项目较多,作为兼职仓库保管员的郑永兴,既要到公司领料,又要在项目施工前负责发料,工作十分繁忙。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老父亲又生病住院。10月13日,医院再次发出“病危通知书”,心情沉重的他只好关照家人,好好照顾好老人,而自己只能利用早晚时间,去医院探望父亲。
陈宏定 “宝刀不老”的施工干将
近来,在八桥镇李庄村施工现场不远处,就看见一位中等偏高个子的电工在敏捷地登杆、装角铁、接线......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轻松自如。他,就是八桥供电所农电工陈宏定。老陈今年已经53岁了,按理说他这个年龄不应该登杆作业了。但今年八桥供电所电网改造项目多,任务重,时间紧,老陈和其他年轻同事一样,每天天不亮就出门直到天黑才回家,最忙的一天他登过十几根电杆。
其实,现在农忙季节,老陈家里特别忙,但他为了施工,照顾不到家里的10亩地。10月13日14时许,老陈在施工现场接到妻子电话“收割机已经到田里收割了,人家都快要割完了,快要到我家了,如果这次割,那三亩水稻下次就很难单独叫到收割机了。”老陈看了看同事都在忙着,就打电话给姐夫,请他去帮忙收割,而他,又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去。当同事夸他是宝山刀不老的干将时,他笑着说:“你们太抬举我了。”
宗玉华 铁面柔情的好丈夫
现年40岁,墩实黝黑的宗玉华,汤庄供电所农电工,有着近二十年的现场施工经验。就在当前农网工程建设的节骨眼上,他的家庭却遇上了“麻烦”。9月12日,妻子在医院被查出患有子宫饥瘤,手术后刚回家不久,伤口出现了炎症,只得再次住院治疗。为此,宗玉华一边为照顾好妻子,一边为不影响工程进度,每天凌晨四点多钟就得起床,熬中药,给妻子傅伤口,洗衣服,做早饭……一套流程下来,也到了施工时间。
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施工当中,他动用起了家里每一名成员。对于刚手术不久的病人来说,既需要营养,又不能吃硬东西,还得少吃多餐,每天至少吃五顿,白天,就只得全靠年近七旬的老母亲照顾。前几天,10亩稻田收割,他将“担子”全压在了七旬的父亲身上。通情达理的妻子为减轻丈夫侍候她的负担,故意每次多吃一点,以减少吃的顿数,结果患上了肠梗阻,又得住院输液。每晚七时许,看着宗玉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还得熬中药傅伤口、做晚饭……妻子看在眼里,痛在心头,说等病好了一定好好照顾丈夫,让宗玉华全身心地投入到农电事业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