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常州市民开始用上先进的“垃圾电”。记者1日上午在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总控制室内,见识了垃圾发电的全过程。
总控室内的大屏幕由16块液晶屏拼装而成,通过电脑联网操作,严密监视着各个环节。在入口处,垃圾转运车通过栈桥直开上3楼高的垃圾仓顶,通过8个卸料口,把垃圾卸到真空发酵仓;巨大的抓斗,再把生活垃圾送入焚烧炉;最后,电力通过7.7公里的光缆线路并入华东电网。
运营方光大环保公司总经理陈涛介绍说,常州垃圾发电项目总投资4亿多元,采取BOT模式,关键设备包括焚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均从国外引进,常州市区80%的生活垃圾将送到这里进行焚烧处理,日均处理生活垃圾75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27万吨。
对于市民普遍关心的环保问题,陈涛介绍说,垃圾焚烧烟气采用“半干法+活性炭+布袋除尘”的处理工艺,焚烧炉的烟气进入烟气净化系统后,首先采用化学反应去除酸性气体。与此同时,吸附在粉尘微粒上的重金属,小部分被吸收塔收集到底部,大部分随烟气被布袋除尘器所捕集。在吸收塔和布袋除尘器之间喷入活性炭吸收剂,吸附二口恶英、呋喃和汞蒸汽等,确保垃圾的完全燃烧,不易造成二次污染,排放达到欧Ⅱ标准。
常州城管局副局长陈清介绍说,这个垃圾发电厂的成功运营,标志着常州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由填埋为主向焚烧为主的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