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知识 >> 脱硫技术 >> 正文

桃源县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转自: 时间:2008年11月21日08:46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现状适时做出的重大国情调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利用这次污染源普查之机对桃源县目前生态环境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一、好的方面

  近几年来,桃源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全县生态环境呈现出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优势明显的可喜局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县拥有国家级生态林86.85万亩,长江防护林3万亩,退耕还林2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7%,县内乌云界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良好的生态屏障。

  二是饮用水水质保护良好。据环保部门监测,县域内沅江水质为二级饮用水,属于较优质的饮用水,在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中是最好的。

  三是绿色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全县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的达到150万亩,并相继被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湖南省无公害茶油、菜籽油生产示范基地县等。

  四是清洁能源开发稳步推进。全县沼气用户达4.5万户,入户率达19.1%,已建成千池乡镇8个,百池村112个,猪—沼—果生态示范面积16万亩,既保护了山林植被,又消除了庭院污染。

  五是各级参与环保的氛围日益浓厚。领导决策对环保的考量不断增加,部门环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群众环保意识不断觉醒,企业环保投入不断提升。

二、存在的不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与事件,正在动摇桃源县生态大县的地位,正在危及全县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影响全县的社会和谐。主要表现在:

  1、农业污染比较突出。造成桃源县农业污染的因素很多,当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规模养殖业污染来势迅猛。近年来,桃源县规模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盲目无序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区域的环境污染。据统计,目前全县养猪100头以上的有579户,养鸡1000羽以上的有1048户,规模养殖户年废水排放量27.8万吨,其中直接进入水体的8.8万吨,鸡粪年产生量13.2万吨,其中进入水体的10.6万吨。如此粗放型的污染排放,既对全县的粮食及其他大宗农产品的安全造成隐患,又给农村的人居环境带来影响。目前,县内形成了众所周知的陬市——枫树——漳江,陬市——基隆——黄婆——漆河,姚公潭——佘家坪三条恶臭带,过往路人怨声载道,周边群众倍受煎熬。二是土壤污染积重难返。由于二氧化硫排放过多,全县已成为酸雨区,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耕地PH值达5.6,部分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常年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尤其是以前夫喃丹、六六六、滴滴涕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化肥农药的施用,造成土体污染和肥力下降,至少十年内难以恢复。

  2、工业污染不可小觑。当前,桃源县工业产业结构仍不十分合理,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效、节能、环保的现代企业不多。工业污染仍是影响全县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繁重。桃源县的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水泥和金矿两大行业。一方面,水泥污染久拖不决。全县目前有水泥企业12家,其中牛力、九溪、三元潭、热市、桃北、己酉6家水泥企业达到6.6万吨规模,拥有水泥行业生产许可证;其余6家包括漆河、观音寺一厂、观音寺二厂、天安、沙坪、高湾水泥厂在内均在4.4万吨规模以下,没有水泥行业生产许可证,属国家明令淘汰关停之列。近年来,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下,各水泥企业均采取了一定的污染治理措施,上了静电除尘设备,但其造成的粉尘污染有目共睹。水泥厂附近几公里的树木、蔬菜、房屋均覆盖着厚厚的粉尘,空气灰蒙蒙,农作物生长缓慢、产量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水泥企业污染,直接引发社会矛盾。仅2007年,就有九溪、牛力、天安、热市、桃北5家水泥厂因粉尘污染,周边群众联名上访到国家、省、市环保部门,九溪水泥厂还被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监察中心作为重点督查单位,到现场进行了督查。牛力、桃北等水泥厂多次因污染问题引发群体事件。水泥企业污染,也不利于桃源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三元潭水泥厂对周边的1.2万亩大叶茶造成污染,致使茶叶质次价低,影响了桃源大叶茶的声誉,极有可能在桃源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中失去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筹码。另一方面,小金矿污染整治力度有待强化。目前,全县持有采矿许可证的采金矿主22家,普遍采用球磨浮选法选金。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大部分矿主没有按照环保要求修建尾砂坝,每年有200多万吨尾砂直接倒入大杨溪、小杨溪、澄溪三条河流,造成河床淤塞,山洪隐患异常突出。大量尾砂倒入河中,加之牯牛山、杨溪桥等乡镇仍存在个别氰化选金小作坊,致使河水悬浮物超过国家标准若干倍,清澈度几乎为零,鱼虾绝迹。这样的水质给下游的饮用水造成严重污染,我们饮用的沅江水难以逃脱它的流经范围。金矿开采之处,都会形成山体大面积裸露。据初步统计,目前牯牛山、杨溪桥、沙坪三个乡镇因采金造成的裸露山体达到10多公顷。

  3、旅游生态资源保护不力。桃源县旅游生态资源丰富,奇山异水遍布,灵岩幽洞神奇,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但桃源县生态旅游现状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都与资源优势不相称,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旅游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方面还有一些欠缺。一是桃花源景区的自然环境保护不够。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是旅游区的生命,但是在桃花源景区和外围保护区内,乱建房子、乱挖河道等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再这样下去,桃花源的水体就会遭到破坏,桃花源景区就会成为“桃花源城”,“怡然自乐”的田园生活特色、“与世间隔”的隐逸文化内涵、“落英缤纷”的自然风光品味就会荡然无存。二是乌云界保护区的生态资源利用不够。乌云界保护区总面积53.7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达48.7万亩。区内有两座中型水库、四条沅水支流、一万余亩原始次生林、两万余亩芭茅山地,构成了融林、灌、草、溪于一体的多种微域小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体系,理应成为桃源县做响生态旅游品牌的强势资源,但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基本处于空白,乌云界生态游这篇大文章还没有破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核心区和缓冲区禁伐,1万多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致使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行为时有发生,极不利于生态保护。

  4、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当前,县城人居环境不容乐观,群众对此十分关切,主要意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有增无减。由于门前三包不落实,垃圾箱管理不到位,垃圾清理不及时,生活垃圾乱甩乱倒的现象司空见惯,与省级文明卫生县城的称号很不相符。二是企业排放没有达标。周边工业企业对县城环境仍具较强“杀伤力”,尤其是三大污染源急待根治。杰新纺织环保投入上千万元,但环保设施时开时关,开的时间少,关的时间多,其形成的水、气、烟、二氧化硫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县城居民形容:天上灰龙飘(烟尘),地下黑龙跑(污水),十万桃源人,日夜受煎熬;胜利化工也投入上千万元改造了环保设施,但三废的排放仍难以达标,排出的污水与沅江的河水,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周边群众抱怨:我们这里白菜黑心,晾衣黑衫,碾米黑点;宗林木业是一家环评尚未过关的企业,既过度消耗森林资源,又造成深度环境污染。三是基础建设有待配套。由于市政基础建设缺乏长远规划,相关职能部门执法乏力,造成县城部分街道和设施年年修、时时挖,自来水、燃气等部门轮番上阵,电信、电力等部门不甘落后的混乱局面,既影响市容市貌,干扰居民生活,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三、对策及建议

  桃源县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发展理念滞后、发展力度不够、发展方式落后的问题。桃源作为经济欠发达县和生态资源大县,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引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走环保优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一要科学治山。森林是“地球之肺”,通过森林吸收污染物,可达到间接减排的目的。要以保持水土为前提,以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目的,以科学开发为手段,持续不断地实施以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治山工程,为打造生态强县固本强基。二要科学治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是保护生态的重要方面。要加强农田土壤肥力监测,对土壤定期进行监测化验,提高对农田质量变化的预测和应对能力;要加大科学施肥、安全用药、水旱轮作等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进一步改善耕地质量;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对农兽药、激素、肥料、饲料等农资经营市场常年开展排查整治,杜绝非法农资流入市场。三要科学治养。一方面,要提高准入门槛,实行“有限有保”,限制分散、传统、小型的养殖,扶持集中、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要对规模养殖户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套沼气池建设,确保建好一个,用好一个,达到治污、节能、蓄肥三者并兼的目的,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以产业升级为平台,培育和发展生态工业。一要发展园区工业,走节约高效之路。坚持“工业生产园区化、园区生产生态化”的方针,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企业集中,大力加强生态工业园建设,从根本上摒弃村村冒烟、处处点火的发展模式。二要发展环保工业,走清洁生产之路。改变以往来者不拒、盲目引进的做法,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格项目准入,实行择优招商。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不合要求不准开工。与此同时,要以“壮士断臂”的气魄,狠抓老污染的治理。当前,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全面关闭不达规模的6家水泥厂;对另外6家水泥企业由县政府下达限期治理责任书,责令限期上马污染治理设施,完成治理任务,实行达标排放。所有水泥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绿化厂区环境,减少污染纠纷。要对南路片采金矿山开展专项整治。对氰化池要无条件的予以炸毁;对持有采矿许可证的业主,强制按照环保要求修建沉淀池、拦砂坝;凡未持有采矿许可证的,坚决予以取缔。三要发展配套工业,走资源循环之路。在铝材、轻纺针织业、竹制品加工业等重点行业中,大力推广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等新的实用技术,积极发展循环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典型,带动发展一批循环经济骨干企业。

  3、以独特资源为基础,培育和发展生态旅游。要调整和完善发展战略,把拓展生态旅游作为桃源县旅游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加强资源保护作为拓展生态旅游的当务之急。要抓紧《桃花源风景区总体规划》的后期修订,争取早日获批,让桃花源的开发有规可依。当前,县内要制定严格的控制性保护措施,杜绝在景区乱搭乱建,严控河道开采,避免盲目、无序、过度开发。要大力开展以植桃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加强桃花源的生态修复。要突出抓好乌云界的保护和利用。首先,积极向上汇报,允许有计划的砍伐毛竹和人工林,落实对林农的生态补偿,妥善解决生态保护与群众生存和发展的矛盾;其次,对核心区内11个村和1个国营林场的农户和职工,应尽早启动移民计划,为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再次,要合理规划,稳步实施,把乌云界纳入桃花源的精品线路,作为全县生态旅游的最大品牌做响、做大、做强。要全面整合沅水风光带、西安漂流、热市温泉、星德山、桃北溶洞群、黄石水库等旅游资源,打造出一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的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

  4、以长效管理为依托,培育和发展生态城镇。一要更加注重综合治理。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管好用好垃圾箱,真正落实门前三包,推行县城街道24小时保洁制度,巩固城管创建成果。为从根本上处理好县城固体垃圾和生活污水,建议尽快启动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项目。二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要进一步强化对县城周边企业资源消耗、污染排放情况的监督,坚决杜绝企业超标排放行为。主要集中在:杰新纺织要突出一个“开”字,相关部门要督促其环保设施经常开、天天开;胜利化工要突出一个“改”字,有关部门要督促其加强整改,确保达标排放;宗林木业要突出一个“关”字,建议县政府痛下决心,坚决取缔这个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三要更加注意设施配套。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应当总体布局,通盘考虑。建议县政府制定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长远规划和控制详规,统筹安排市政建设,切实避免重复建设。特别是县城新区建设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到位,把水、电、煤气、通讯等各种管线管道一次规划入地,避免反反复复。对县城老区改造要平稳推进,注重设施完善,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老区改造结合起来,配套到位。

  5、以管理长效为根本,建立和完善生态机制。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责任赔偿机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和地方,实行赔偿惩罚,不断强化生态有价的理念,逐步形成“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生态保护格局。要进一步强化对企业资源消耗、污染排放情况的监督,依托科技进步,实施专业监控、在线监控、全程监控,坚决杜绝企业超标排放行为,通过严格监管,督促整改,使节能减排、保护生态成为每个企业的自觉行动。同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通过全面、科学的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工作中自觉做到既致富当代,又造福后代,既注重当前发展,更注重可持续发展。

(编辑:韦唯敏)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