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徽省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同时,加强就业工作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是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就业工作目标任务。2008年安徽省有高校毕业生19.9万人,比2007年增加1.2万人,增幅达到6.4%。截止8月底,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8.5%,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本专科实际就业人数达16.9万人,比2007年增加近2万人。全省本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达10.9万人,比2007年同期增加1.4万人,到基层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达到64.2%。较好的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广开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服务,扩大就业规模,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实现就业人数和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继续有较大增长,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就业服务更加规范,就业工作更加均衡”的工作目标。
二是政府推动更加有力,部门配合更加密切。各级党委、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动工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委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充分协调,精心组织实施原有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类计划和项目,同时,启动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各类计划和项目组织周密,实施顺利,示范效应明显。各地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合肥市人民政府出台贯彻落实皖办发〔2006〕20号文件精神。马鞍山市出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并建立“马鞍山市大学生创业园”。芜湖市首批建立16家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2008年安排214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在基地见习。黄山市稳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项目,2008年招募60名大学生到村任职。
省教育厅抓住“一把手工程”不放松,推动各高校深化“一把手工程”内涵,创新“一把手工程”的实现形式,推动学校就业工作从注重外部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建设向注重内涵建设转型。
三是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与自主创业取得新进展。各地、各高校积极采取措施,继续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2008年,省委组织部牵头首次选拔64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调385名优秀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省人事厅牵头选拔7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到农村基层工作。省卫生厅招募4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团省委积极实施服务西部计划共招募毕业生209人。省征兵办在高校毕业生中招收大学生士官697人。通过项目的示范和政策拉动,流向基层就业人数逐年加大。
创业教育和创业行动取得新进展。省教育厅和省劳动保障厅、团省委联合开展一次大学生创业事迹巡回宣讲活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中心举办了KAB创业教育培训班。各高校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创业方面也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创业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是就业挂钩力度加大,就业导向作用凸显。2008年,省教育厅和各高校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办学评估、经费投入等项工作适度挂钩的各项制度,进一步量化、硬化挂钩办法,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了理工科及应用性学科所占比重,本科由2007年56.1%增加到56.2%,专科高职由60.8%增加到62.9%,并在2008年安徽省《高考报考指导》上公布2007年各高校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正确引导考生报考。在2008年高职院校学科带头人评选中,所涉专业就业率低的,不予通过。
各高校将提高毕业生培育质量作为提高就业水平的关键环节来抓,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化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着力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五是毕业生文明离校,高校校园安全稳定。2008年,省教育厅专门成立了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指导组和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重点指导独立学院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委厅领导多次深入学校特别是独立学院指导开展文明离校工作,各高校都把开展毕业教育、文明离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毕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基层意识,艰苦奋斗意识,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体会到学校的关心和温暖。全省毕业生继续保持文明、安全、和谐、有序的离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