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学习铸造辉煌
——记江苏省知识型职工标兵刘斌鑫
曹克敏
2004年,他设计的《设备实时监控程序》获得了徐州供电公司QC成果发布二等奖;2005年,他研发的《反事故演习模拟程序》和《百试通》岗位培训软件获得徐州供电公司QC成果发布一等奖,同时,《反事故演习模拟程序》还获得江苏省电力公司QC成果发布优秀奖,其中,《百试通》岗位培训软件在睢宁供电公司内部正在推广和应用,……。然而,创造这一连串骄人成绩的,就是用学习铸造辉煌江苏省睢宁县供电公司营销系统管理员刘斌鑫。2008年10月,他获得了江苏省总工会授予的“江苏省知识型职工标兵”称号。
只要耕耘就有收获
1999年,刘斌鑫从部队退伍来到睢宁供电工作后,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因此,2000年,他进入江苏省镇江市谏壁电校深造,从一个未知领域重新学起。
“电校毕业后,他被市供电公司分配到220千伏庆安变电站工作。这个变电站是睢宁县电压等级最高、负荷最大(担负睢宁县四分之三的用电负荷)、最危险、最重要的岗位。如果庆安变电站设备出现事故,将会造成睢宁县大面积停电,影响睢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个岗位责任重大啊!”变电运行工区主任高辉如是说。从踏入变电站那天起,他一干就是10年。“他一心都扑在业务和学习上,几乎在别人休息或娱乐的时间都能看到他在学习室学习。”他的同事王甫山一语道破。在他的床头、书桌旁随处可见《变电运行规程》、《电工基础》、《高电压》、《变电运行操作技能必读》、《变电运行职业技能鉴定》、《继电保护原理》、《继电保护3000问》等业务书籍和一摞摞手写的学习笔记,随便翻开一页,里面都有红黑相间钩注的墨迹。
2002年,他被公司定为副值,2003年,被定为值班负责人。作为值班负责人,这就意味着工作标准必须再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基础上,他还督促班内其他值班员学习业务技术,互相交流,互相提高。由于他有较强的业务技术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保证了他在值班工作中得心应手,历次事故处理和故障判断从未出现失误,为工区和班组的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
2006年6月的一天,他正在值班,发现控制屏上出现一条1号主变保护启动的告警信息,他马上感觉有点异常,一般这样的信息出现在线路保护上比较多。可能是瞬间电流或电压达到保护启动值,引起保护启动。但是,主变极少出现过这样的信息。他马上到保护室,查看1号主变的两套保护运行情况。发现1号主变第一套保护频繁自动重启,但是后台控制屏上却没有再发1号主变任何信息。他立刻汇报调度,申请将1号主变的第一套保护停用,防止1号变第一套保护误动,保证了电网的稳定运行,也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后经专业人员的检查发现:保护与报警系统已经损坏,所以,才造成后台无法看到系统任何提示信息。如果不是他的细心检查和及时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
2005年,220千伏庆泗2632线由检修改为运行,由于当时是老设备,与第一二回路合用一个信号灯。合上第一控制回路保险时,第一控制回路灯亮,很少有人取下第一控制回路保险再去检查第二控制回路是否畅通,他却这样去做了,发现第二控制回路不通,由于及时发现了问题,问题也就及时解决了。如果不能发现这个问题,再遇上第一控制回路有问题,那么线路有故障开关将无法跳开,事故将扩大,为此造成事故的结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2007年5月10日,他正在值班,当他全神贯注监盘运行的时候,突然听到窗外平时比较熟悉的1号主变冷却器运行的声音好像没了似的。于是,他立即推开门,飞也似跑到1号主变设备区。此时,他发现1号主变的6组冷却器全部停止运转,2路风冷电源也全部失电。事不宜迟!他立即喊来另一名当值值班员王甫山一起对现场进行检查,结果发现两路风冷电源空开正常,所用屏内的风冷电源也正常供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立刻向市公司调度通讯中心当值调度员汇报,申请将1号主变风冷全停、压板退出。经过仔细查找,发现1号主变风冷电源微机控制模块PLC死机。此时,他在王甫山的监护下,立即将风冷电源切换开关打至“手动”位置,然后将冷却器投入开关由原来的“自动”位置切换至“手动”位置。5分钟后,1号主变冷却器终于又欢快的运行起来了,一直在上升的1号主变温度终于停止了“脚步”,从而避免了12万千伏安1号主变损坏的重大事故的发生。为此,公司为表扬他所在的班组成员工作认真负责,特奖给5000元安全生产贡献奖。
“他是一个让领导在思想政治与业务技能上放心的好同志,他带领自己的班组成员把庆安变电站这个危险、领导最不放心的岗位干得让领导放心、员工满意的最安全的岗位。”他所在的变电运行工区主任高辉这样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耕耘就有收获。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02年,在县公司技术比武中,他带领的庆安变电站代表队获得了团体第一名,在江苏省电力系统消防大比武中获得了个人三等奖;2007年,在徐州供电公司举办的运行专业大比武中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继电保护和电缆技术大比武分别获得了团体第二名和第三名。当年,他被徐州供电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
向崭新的领域进军
边学、边干、边总结,已经是他的工作习惯。按理说,他业务技术在运行工区中已经算得上屈指可数的了,但他仍然把学习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对待学习,他信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满足是滚滚向上的车轮”。在业余时间里,他又把视线投入到一个崭新的领域———计算机应用。
自2000年以来,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逐步得到普及和应用,而计算机也能担负着电力系统的大部份工作,但很多人只会简单的使用,再加上网络的普及,网上的各种病毒、木马、流氓软件也跟着进入电力系统的计算机,一遇到故障就无法处理。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潜修计算机知识,先后运用自己学习的计算机知识维护该公司变运和检修工区的计算机故障达500多次。有时,为处理好一个计算机故障查阅相关资料到凌晨一两点钟。就这样,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创新地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难题。
三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好学、向上,不畏艰难困苦的优秀品质。“坚持以学为本,以用为根,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是他的学习目标,他深深的认识到:“只有通过学习,锻炼本领,增强技能,才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生产岗位上,他充分发扬了这种品质,一举一动中都透露出军人特有的坚强毅力,并把这种坚毅品格运用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平时,他以自学为主,遇到自己琢磨不透的问题,就向老师傅和技术人员请教,对于常用的技术知识他不是掌握即止,而是力求熟练。他在维护电脑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工作可以用电脑来完成,可是电脑上又没有这方面的程序,买又太贵,同时计算机的故障以软故障比较多。为更好的处理好这方面的工作,他就开始学习编写程序。
计算机程序设计,看似简单。其实,简单的几个功能却包含着极为复杂的程序设计,每一个步骤都要想到,想不到或想不全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使程序不能正常、稳定、安全的运行。于是,从2000年,他就学习了VB程序设计。一开始接触还非常顺利,但随着设计的深入和接触数据库,大量的专业英文单词开始出现,他感觉到吃力了。因为他的英语水平不高,无法更好、更深入的学习VB编程。怎么办?这时,有一位同事向他推荐一款中文编程软件――《易语言》。《易语言》是全中文可视化编程语言,支持所见即所得的程序界面设计和程序流程编码,具有中文语句快速录入功能。因此,《易语言》能全面解决他英文不熟练的难点。《易语言》作者是一位建筑系大专毕业生,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由于刻苦自学计算机知识,编写了中国第一个中文编程软件。3年后,被天津一家公司以5000万元收购。在他的影响下,刘斌鑫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知识就是力量。力量是通过实践应用来体现的。他针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寻找思路,寻找解决的捷径。2004年、2005年,他先后研发出了《设备实时监控程序》、《反事故演习模拟程序》,并分别获得了徐州供电公司QC成果发布二等奖和一等奖。其中,《反事故演习模拟程序》还获得了省公司QC成果发布优秀奖。
2006年,他发现同事在学习驾驶时使用一种叫《轻轻松松学驾驶》的软件,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驾驶理论知识,原因就是用软件来自动出题、自动判断、自动打分,能增强记忆力,增加学习效率,增加学习的兴趣。于是,在这位同事的启迪下,他设计出了供电系统《百试通》岗位培训软件,通过大家初步应用,提高了运行人员学习效率,此成果获得了徐州供电公司QC成果发布一等奖。
面对成绩憧憬未来
面对这些成绩,他不但不满足,反而非常冷静。他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我最近准备设计一套针对本地电网网络版倒闸操作与反事故演习学习软件,如果这套软件开发成功,将极大地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倒闸操作与事故处理技能,减小事故处理的时间和事故影响的范围,并能使调度员能在最短地时间内熟练掌握睢宁电网各种调度方案,各种电网事故的处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时代已经步入了学习型企业的轨道,我们除了顺应,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