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明:解开第48个“心结”
“张大娘,这根拉线只能装在你的田里,您刚说的田埂位置不合适,我们的拉线要是装到那里,肯定拉不住电杆,要是倒了,那多危害啊!”10月20日上午,国家电网四川新都马家供电所的专职电工赵克明对60岁左右的张大娘进行着说服工作。“明娃,我不是不让你们做,只是这个田头扯根拉线后,收割机过不了,我以后打田、收庄稼都很麻烦。”张大娘讲出了她的担忧。“张大娘,拉了这根线、装好这台变压器后,你们多次反映的低电压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以后大家开空调,用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就不会担心电力不够了。现在大家都全力支持正在进行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你可不能拖后腿呀。我把这根拉线位置再放远一米,把收割机过的位置空出来,就不会影响做农活啦,你看怎么样?”
“我晓得你们做事都是为了大家好。平常我家里用电一遇上问题,你们总是随叫随到。都说到这份上了,行,就依你说的办吧!”看到张大娘高兴地答应了,赵克明觉得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当地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以一,赵克明已为48位村民解开了“心结”,使他们高兴地配合相关建设工作。
刘仁武:“潇洒”在田埂上
“仁武,你又没吃早饭?身体怎么受得了?”11月1日8时许,马家供电所所长吴小俊看着正在啃饼干的大丰供电所配网组组长刘仁武有点“生气”。刘仁武喝了口矿泉水,含混地回答:“吴所长,我这也是没办法啊。我家住在大丰镇,由家里赶到马家镇施工现场最快也要50分钟。现在我天天都是6时30分起床,洗个脸就赶紧往外跑。7时30分要开工,我怎么能耽搁?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吃早饭。”
笔者了解到,马家片区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正在紧张进行,因属地的马家供电所不具备施工的能力,因此部分项目交给了大丰供电所完成。“唉,真是辛苦你们了,每天都要跑这么远的路,还要紧张施工,尤其是你,孩子才一岁多点,简直照顾不到……”吴小俊心疼地说。
“别这么说,大家都一样,你们马家供电所的同志都在极积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哪个不辛苦哟。”刘仁武笑着说,“有目标就有干劲,想想不久后,乡亲们都能放放心心地用好电,咱再苦再累都觉得值!再说,每天中午大伙坐在田埂上吃盒饭,看田园风光,感觉还不错,哈哈……”
刁志禄:做名称职的“临时工”
10下旬,阴雨天气持续了好几天,气温明显下降。10月31日上午,47岁的马家供电所专职电工刁志禄和10名同事一起认真地进行着放线工作。行走时,他脚下一滑,差点绊了个跟头。稳定了身体后,他回头大声招呼:“兄弟伙,路上有些滑,大家都小心些,莫摔倒了!”由于头一天刚下了一场大雨,路上一片泥泞。刁志禄等工作人员顺着这条长700多米的线路来回走了二次,鞋就湿透了,还沾满了泥巴,为了避免损坏手中的电线以及工具,工作人员们小心翼翼地行走着。
由于大丰供电所配网组成员只有11人,其中3人是值班人员,因此只有8名员工能参加施工。为了提早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施工项目,马家供电所临时抽调用电组员工支援。刁志禄就从抄表工变成了收放线人员。刁志禄承担约1100家客户的抄表、收费、维护工作。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开工后,他不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本职工作,还积极投入到“临时”工作中。他说,我是一名供电员工,我要为建设新农村尽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