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明星 >> 正文

“中国遗传学之父”谈家桢:终生之计在树人
转自: 时间:2008年11月04日09:20

 

  人物小传

  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作为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并创建了多个第一:建立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中国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中国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1980年,谈家桢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1999年,国际编号为354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谈家桢星”。

  11月1日晚,复旦大学生物楼107教室,生命科学学院的一些学生聚在一起,折起了纸鹤,为谈家桢先生送行。

  这些“80后”、“90后”的学子,多半都没有机会聆听谈先生的教诲,或者亲眼见他一面,但折纸鹤的提议一呼百应。复旦的校园网上,也有很多帖子由衷表达着哀悼之情。只因为,在生命科学学院,谈家桢更像是大家庭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代表着学术传统和精神性存在,是年轻人心里可敬可亲的偶像。

  不止是这一座学院和大学。11月1日早晨,百岁老人谈家桢逝世的消息传出,在国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又有多少人会在这样的时刻,深情回忆自己与这位“中国遗传学之父”的师生之谊,表达着对他的敬仰和赞叹?

  桃李满天下,用这句话形容从教70多年的谈家桢先生,毫无半点夸张。

  “国内但凡有学习生物的地方,你总能找到与谈先生有关的人”

  他的第一代学生,如今已年过九旬

  “没人能够数清,谈先生究竟有多少学生。国内但凡有学习生物的地方,你总能找到与谈先生有关的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余龙教授这样说。

  在东吴大学读大三时,谈家桢已开始兼职任惠寒小学校长和桃坞中学的生物教员。1936年,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被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破例聘为生物系教授、理学院院长。1942年到1947年,在浙大为躲避战火而辗转搬迁的过程中,这位年轻教授不仅在设在旧祠堂的实验室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也培养出了中国最早的18名遗传学研究生,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著名学者。最早的一批“谈门弟子”当时人称“四大天王”,其中盛祖嘉、施履吉现在都已年过九旬。

  因为“文革”的耽搁,加上后来社会活动繁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谈先生很少再专门指导学生,但很多中青年教师都有过受他指点的经历,他们的导师,可能同时是谈先生的弟子、再传弟子……要想清晰地划分出“谈门弟子”之间的辈分关系,似乎很难。而且,也没人想过要搞得清清楚楚,因为谈先生从来没有过设立门户的想法。

  “在这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重要的已经不是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传承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作风。谈老身上那种追求科学的精神、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对人际关系的把握等,对我们整个团队的科研个性和优良作风影响很大。”余龙这样说。“没有他,中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也许不会进展得这么快”

  历经坎坷,他心中的理想始终不灭

  “没有他,中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也许不会进展得这么快!”卫生部部长、中科院院士陈竺这样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遗传学界当时受到苏联米丘林学派影响很大,曾师从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的谈家桢因在争论中不顾压力,坚持孟德尔、摩尔根的理论、强调基因作用而闻名,甚至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毛泽东几次接见谈家桢,指示“一定要把遗传学搞上去”,这让他倍受鼓舞。在“文革”中他经受了非人的折磨,结发妻子甚至不堪受辱而自杀,即使如此,他心中的理想始终不灭。

  1978年后,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在谈家桢等人的力主下,生物遗传工程重新成为中国科技重点发展的领域。也是在这一年,谈家桢获邀赴美,了解到国际学术研究的新趋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次重要的补课”。回国后,他出版新作《基因工程》,还邀请国外著名遗传学家,在复旦举办了全国分子遗传学讨论班——国内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由此起步。1993年,也是因为他在国际遗传学界的威望和力主,国际遗传科学大会决定将下届大会移师北京。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

  上世纪90年代,谈家桢还为保护中国人类基因资源一事写信给中央领导,强调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加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扶持民族生物技术产业的政策做了重要建议。这封信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基因组研究很快上升为国家级专项。一南一北两个国家级基因组研究中心成立,共同构成了我国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基因分型和生物信息学的公共平台。

  “吾别无所求,终生之计在树人。”2005年,谈家桢为复旦大学百年校庆致海内外校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生活中,他也一直说,学生是自己的最大财富。“希求我的学生以他们的学识服务于社会,贡献于人类。在我古稀之年,眼见我的学生,不论在国内或海外,个个脱颖而出,在各自领域里出类拔萃,不少人并以他们的创新精神走在生命科学的最前沿,做出了为世人所公认的成就,我为之感到兴奋。”

  “谈家桢先生是中国遗传学界坚持真理的一面旗帜……他从来就不屈服于任何非学术压力对遗传学的干扰,坚持着中国遗传学的正确方向。今天,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为青年学者提供的学术环境日益改善之时,我们更加感激和怀念谈先生等学术奠基人的丰功伟绩。谈先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这是陈竺,也是新一代科学家们给师长的评价。


(编辑:韦唯敏)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