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学子园地 >> 正文

校园兴起背古诗词热 “包装”让古诗更易记
转自: 时间:2008年11月05日09:10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近一个时期,记者走访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一小、郑州市金水区丰产路小学、郑州市中原区秦岭路小学、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等市内一些小学,发现这里背诵古代诗歌的气氛浓厚,形式多样,孩子们也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金水区一所小学,这里的老师把琅琅上口的古诗编成快板书,同学们通过曲艺表演的形式,把古诗记住,还学会了说快板的技巧,一举两得。在惠济区的一所小学,老师将诗歌分层次,同学们掌握的古诗数量不同,考级时获得的等级就不同,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中原区的一所学校将古诗谱上曲子,方便学生背诵,在歌唱的同时,把古诗牢牢记忆下来。还有一所小学,不少古诗被改编成了韵律操,同学们在课间跳操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学会了古代诗词。二七区、管城区更有一些学校把一些诗词朗诵与舞台剧表演结合起来,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会背古代诗词的目的。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语言丰富美丽,文学性强,读得多了,背得多了,对培养孩子的文学修养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是全力支持的。”学生家长徐女士说。

  “我上小学的时候,也有诵读课,把一些诗词、美文记忆下来,滚瓜烂熟,基本做到了信手拈来。我也因此爱上了写作,从小学习古诗词对自己帮助真的挺大的。现在孩子们用这种活泼可爱的形式学习,我当然支持。”学生家长程先生说。“通过竞争、文艺等形式鼓励孩子们背古代诗词,这一点无可厚非,不过最好不要与残酷的考试定级结合,因为这样会给孩子们带来太大的压力,让分数说话的做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我觉得欠妥当。”学生家长李女士认为。

  据郑州市金水区丰产路小学周磊书记介绍,根据小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会背诵70~80首古代诗词,而传统的背诵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么多的古诗。现在用时尚的娱乐形式加以包装,再把古诗以首尾相连的方式衔接,学生喜欢学又容易记,效果会好许多。


(编辑:韦唯敏)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