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理由:写作课上,刘长庚老师把班上女生感动得哭了;他像一位结识多年的朋友,总是能够轻易打开学生封存已久的心灵。
你见过这样的一位老师吗?当他在校园中行走,学生会对他围追堵截索要签名;他的支持率99%,因为评分系统不支持100%;他在课堂上用来调节气氛的歌声被学生录下来,经过后期处理用作手机彩铃;当他站上学校的舞台,台下的学生会为他高分贝地尖叫。这并不是因为有巨星出没,而是刘长庚来了!
在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中,口口相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选课要选刘长庚。”且不说长庚兄天生长得方正,令人印象深刻,也不说他衣着年轻话语风趣,单是他对于人生的看法以及博大的情怀就足以让学生喜欢上他的课。他是一位尊重学生、懂得生活的魅力老师。
我第一次见到长庚兄是在大二那年的写作课上。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非常方的自画像,然后讲了一长段“长庚”这两个字的历史渊源。当确定同学们已经对他印象深刻之后,他又大笔一挥写下了四个字“风、花、雪、月”。他说大学最重要的不是考多少高分,为自己贴上“优等生”的标签,而是懂得如何生活。他又告诉我们大学之大不仅仅在于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高楼林立的校园,更重要的是要有“大师”以及宽容的氛围。一句句箴言,冲击着我们这些在“教育流水线”上奋斗多年而且现在依然浑浑噩噩奋斗着的学生们。
经过十多年按部就班的教育,我们谁曾想过人生的意义呢?我们是否还记得某个夜晚趴在窗边暗许的梦想呢?他冷静的眼神激昂的言语宛如镁光灯,我们在他的面前无法遁形。因了这堂课,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不少上过他课的学生们都反映,刘老师上课有种不可思议的魅力。最牛的就是一次上写作课,一连两三堂课,都把班上的女生感动得哭了。于是,“上老刘的课要备好纸巾”的传闻就不胫而走,不少学生也因此慕名而来。而对于这段传奇,刘老师说:写作是门最不好上的课,因为它不是一种技术,告诉你怎么写你就会写的,所以他会尝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长庚兄教课的方法很多变,他让学生聆听《爸爸妈妈》以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他为学生朗诵师母发来的短信,以期我们懂得宽容与感恩;他让学生看《清华夜话》以明白生活就是最真实的艺术。在他的课上,每一个学生都是诗人,是艺术家,是生活的活跃因子。
他曾经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涯中我们往往接触的是数学、物理这些关于身外的这个世界,但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个人最内心的世界,我们首先应该成为一个真诚地投入生活、用心地感受生活的人。他就像一位结识了很多年的朋友一样,总是能够轻易让我们打开封存已久的心灵。
长庚兄很喜欢与学生一同谈天说地,云游四海。有一次,借着学院想办学生刊物的机会,我们一群有着文学梦想的学生与长庚兄在复兴公园席地而坐,谈论自己对工作和生活的看法。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我们擦身而过的美,关键是我们没有那种发现的能力。于是,校园杂志的口号定为:“在细微处发现浩淼,在静穆中发现灵动,在平庸里发现超越,在瞬息间发现永恒”。
刘长庚老师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不想做‘成灰泪始干’的蜡烛,我是一个灯泡,给我电就可以发出光芒,比蜡烛明亮,比蜡烛快乐,比蜡烛长寿。”
虽然他是知识渊博的博士,虽然他是学生心目中公认的“明星老师”,但是他也从来不觉得自己很牛。他说自己是一头骆驼,学生就是他储存的营养,即便是在荒漠中行走,有了学生的支持,他就能够行者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