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30年来,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30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家庭用电已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普通百姓在这30年中用电设施和家用电器条件的巨大变化就是很好的例证。 盐城市潘黄镇鹿鸣路58号的李大爷,今年58岁,说起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变化,李大爷可真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30年前,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向祖国大江南北的时候,李大爷还是一个刚成家不久的小青年,住在两间茅草屋里。那时候镇上还没能户户通上电,电网结构相当薄弱,电线杆还是木头的,10KV线路导线仅有16平方毫米的铝芯导线,配电变压器也只有50千伏安。因李大爷家靠变压器近才有幸告别煤油灯,用上了电灯,而且都是15瓦、25瓦的,除此之外,再没别的家用电器了,但李大爷全家当时感到非常的高兴。由于用电负荷较小,电表也只是最原始的机械式的电能表。但由于当时的电能相当紧张,到了晚上用电高峰经常拉闸限电,那时人们形容用电紧张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天一黑,电就没;人睡觉,电才到”,逢年过节也难以保证。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李大爷住上了三间青瓦房,家用电器也不断增加,有了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电风扇、电饭锅、组合音响等。用电负荷不断增加,脆弱的电网已经不能承受百姓不断增加的用电负荷,经常发生倒杆、断线等线路故障。许多用户的日光灯和电视等电器到了晚上用电高峰就不能正常使用,特别是电视,有时屏幕只有火柴盒子大。这段时期,变压器增容、线路改造要靠大家筹集资金,请示供电部门批准手续关卡多,直至90年代后期,国务院下发了2号文件,对农村电网实行全面改造,经过了电网的第一次、第二次升级,导线从16平方毫米换成了35平方毫米的铝芯导线,电能表也由机械表换成了电子式节能表,基本满足了当时用电负荷的需求。到了21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李大爷家也住上了楼房,家用电器的品种更全面了,有了油烟机、微波炉、空调、电脑、电热水器等,用电负荷一路攀升,电能表由电子式换成了电子分时式、也有的用户换成了电子磁卡式,近段时期,电网进行了第三次升级改造,导线由35平方毫米的铝芯导线换成了95或120平方毫米的铜芯绝缘导线,变压器也由当初的50千伏安的小容量变压器更换增加到了现在的315千伏安大容量变压器,解决了晚上用电高峰电器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用电负荷需求,电价变成了城乡同价,统一管理,想到这里李大爷欣慰的笑了。改革开放30年祖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电网的提升,电力事业的长足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幸福、安康、快乐的生活。 电是社会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能源,电已成为百姓生活必不可缺少的能源,电力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保证。在今后的改革征途上祝愿我们的电力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编辑:韦唯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