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中见精彩
— 记“山东省优秀农电工”郭成仁
张桂英 山东巨野供电公司吕官屯供电所
在郭庆仁的履历中,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在郭庆仁的言谈中,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我只不过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没什么值得宣扬的。”这是在接受采访时,郭庆仁说得最多的一句话。45岁的郭庆仁是山东巨野供电公司城南供电所一名普通的农电工,他从20岁开始就在农电事业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二十五年来,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忘我的工作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自己的精彩,把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农电事业。
志不避难 事不求易
郭庆仁高中毕业后,就回村担任团支部书记,同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由于表现出色第二年被团县委授予先进工作者。当时,村里用电管理也很混乱,电工吃、拿、卡、要,关系电、人情电成风,电费每千瓦时高达2.26元,为了制止这种现象,1982年10月,经村委会 推荐,他带着全村人的希望进入供电局电力培训班学习,从此,他成了一名农电工。一走出培训班的门,他开始对村内0.4千伏线路进行改造整修,对表计进行重新校验和严格管理,杜绝了关系电、人情电。在他的辛苦努力下,电费终于降到了每千瓦时1元以下,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他没有忘村领导那信任的眼神,更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领导安排我当电工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考验,我会竭尽全力,不辜负大家的厚望”。为了再降线损,他又向供电局申请帮助, 同时做大队干部的工作,对三甘村配电设备和供电线路进行标准村建设改造,率先在全县 使用电度表集装箱用电管理,线损率降到15%以下,电费低到0.65元/kwh,成了全县用电 样板村。在用电管理上,他还经常帮助其他农电工,从不保留自己的工作经验,并想方设 法降低其大村的线损。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经全所人员共同努力,所低压线损率很快降 到20%以下。当时电费结算是供电局按村台区结算,电费电量中含有变损电量部分。他就鼓励村民上副业项目,这样一举两得,既分摊了变损电量,村民还有一定的收入,且又降低了照明电费。 为了增加电费的透明度,他又建议所长,学习外地先进用电管理经验,取得局领导支持,城南供电所第一个实行电费微机管理,他所管理的村也是全县最早实现“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
接受挑战?干出名堂??
1999 年,电力体制改革,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开始,面临繁重而艰巨的新任务,供电所研究确定 由他组织带队施工,首先进驻六营村,六营村是全县最大的集镇,七千多人,一千六百多户,村队领导工作力度不大, 村民们人心涣散,施工难度相当大。接到任务,他没有半名怨言,先做村领导的工作,再做村民的工作,向他们说明农 网改造的好处和必要性。白天组织人员施工,晚上核对施工材料。再苦再累他都能忍受,可因砍一棵树,被别人谩骂;挖一个电杆坑,又挨了两拳时。他后悔过,也彷徨过,可他想到所领导一再向他强调“有困难找所里”时,心中又有了干劲。想:无论有多难,都要干完、干好,让事实说话。经过大家的二十六个日日夜夜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个大村的改造任务。当电杆高高耸起,银线腾空,送电鞭炮声和掌声响起时,那两位村民都前来道歉。更难的是10kv线路施工,虽然施工队员个个热情高涨,可大机械进不来,一个线路耐张段下来,个个都累得站不起来。郭庆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找来有关施工的书籍和资料 ,结合多年来施工经验,喊来电焊师傅,连夜做了几种简单机械。简易卷扬机,把它上到 拖拉机轮上,既能把旧线卷好,又能把新线放好,既省人力也不毁坏庄稼,还能快也能慢 ,就这一项就省去二十多个人工。运杆使用自吊车,立杆采用带滑轮组的撑杆,挖坑使用 自制挖坑机,紧线使用改进后的紧线机。就这样原来三十多人干的活,现在二十个人就能 干,并且工效提高一倍。他的施工队又一次成了全县施工样板队。
顾大“家”一心一意
他当村电工的时候,大部分村庄都没通上电。他除管理着三甘村五百多户用电外,便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村村通电建设中。白天他和师傅们 一起登杆架线,只要会干的就抢着干,不懂就问。晚上再找来相关资料和书籍学习,找到最佳施工方案和先进工艺。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就成了施工队的骨干,并能带队施工。 刚刚结婚三天,领导让他带队给宋刘村施工,他二话没说,铺盖一扛,吃住在工地,一去 就是十多天。妻子生孩子,正赶上霞光村最后按装送电。早晨妻子告诉他身体有些不适, 让他不要去工地啦,他说:“工地正处在紧张施工中,村民都等着用电,如果我领队不去 ,今天恐怕送不上电,最近天气有大雪,春节又快到啦,我不能让大家失望。 ”说完又上了工地。当傍晚送完电,冒雪回到家时,孩子已经呱呱坠地,正躺在妈妈的怀中。在六营村农网改造期间,母亲有病住进医院,他让妻子扔掉家里的农活,照顾母亲,可不管再晚他都到病榻前问候母亲,可第二天最早到工地还是他。他家有十五亩地,这些地几乎都由他爱人一个人管理。可供电辖区内不论谁家有事,喊一声“庆仁”,他便很快赶来。分内的事他干,分外的事能干的他也干:线路出故障了他来,谁家盖新房布线他来,谁家的电器有毛病了他来,邻里闹矛盾了他还来……用他爱人的话说:“国家总统都没有他忙,要饭的都比他穿的干净”。记者问:“郭庆仁这样做,你就没意见吗?”她说:“当时不理解,不想让他当这个电工,可他说,俺家几辈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最看重的就是名声,既然干了电工这份工作,就得服务好,宁愿自己吃点儿亏。
不当书记当电工
2000年村支部换届,乡领导干部找他谈话,让他回村当党支部书记。他说:“当干部是为民服务,农电工在基层,能更好的为民服务。”一个纱厂知道他电工技术好,高薪聘请他去当电工班长,他婉言谢绝。2003年6月,正直小麦收割时节,镇中学突然停电,学生们正紧张复习备考,校主任打来电话,请求帮忙维修,接完电话,他就放下手中的农活直奔学校。结果一检查,变压器老化烧毁。急得校长团团转,不知怎么办才好。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复习,他主动和邻近企业老板协商,先从他变压器上接线。不到两个小时,中学又恢复供电。校长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并掏出200元钱,被他谢绝啦。去年抗旱的时候,县扬 水站80KVA的电机启动不起来啦,零点十分扬水站站长打电话请求维修,他二话没说,揉 了揉睡眼,骑上摩托车来到扬水站,一检查是中间继电器烧坏,看着焦急的村民,他二话没说,就去敲附近纺纱厂的门(他知道这家纺纱厂经常使用这种型号的继电器),向老板说明情况,并拿出100元钱做押金 ,保证明天归还,就这样停了不大会的水泵又喷出欢乐的浪花……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郭庆仁用真情换得了村民的真心,村民把他看成贴心人。六营村一位姑娘经人介绍认识了霞光村的一位小伙子,姑娘的家人了解情况,第一个就找到他。在工作上,村民大力支持郭庆仁。每月收缴电费时,只要大喇叭一响,不出两个小时电费准能收齐,他负责的5个台区电费月月结零。 郭庆仁告诉记者:“我不认为农村台区不好管。我自己就是一个农民,我最清楚农民心里想的啥。为老百姓多做点儿好事,他们啥时候也忘不了。”
天道酬勤,辛苦努力换来的当然是丰硕的成果,他多次被省、市 、县评为优秀农电工、先进工作者。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把郭庆仁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做成奖牌,会挂满他的前胸。这一块块“牌子”,正是他平凡之中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