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明星 >> 正文

“80后”大学生曹渝:煤矿调研直抵井下800米
转自: 时间:2008年12月29日09:56

 


资料图片:曹渝

    “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它当作一个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也不应该仅仅把它的结果作为一个竞赛的内容。不管是一个大学生还是一个社会青年,既然看到了一种现象,听到了一种呼声,就不应该视而不见,要敢于担当。”2007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80后”大学生曹渝将其大学课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走访煤矿,为改善矿工们的生存环境鼓与呼。

  井下800米体验矿工生活

    从2005年起,湖南师范大学2004级武警国防生曹渝与9名同学一起,走访了湖南30多处煤矿,先后3次下井,访谈了545名矿工,行程3500多公里,最终形成一份2万多字的调查报告──《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刚开始参与调研时,曹渝和他的团队花费了近1个月时间,设计打印了几百份调查问卷。第一站到澧县调查,他们很快发现,工人根本看不懂调查问卷。当被问到如“你坐在电影院是否会感到害怕”、“你坐在飞驰的小轿车里是不是会感到害怕”这样的问题时,矿工通常会反问“电影院是什么?”“小轿车是什么?”

    在实践中逐渐总结经验,曹渝和他的队友们抛开了原来的问卷,改为一对一访谈,并跟随矿工上下班,插空访谈,把原来的心理学用语改为方言,同时也摸索出套路:先通过各自的人际关系网络筛选出一批有熟人介绍的煤矿,再寻找与矿工拉近距离的办法。比如,见到矿工先送上事先准备好的烟和槟榔,选择矿工想倾诉的话题和矿工想说话的时机。

    曹渝第一次决定下矿井的想法急坏了父母。“他们反复劝我,但我决心已定。”曹渝说,2006年7月,他终于如愿跟随宁乡某国有煤矿的一名安检员下到了距离地面800米的井下。回忆当时下井的感受,曹渝记忆犹新:“刚踏入巷道,便闻到一股浓浓的硝烟味道,是井下爆破的硝烟味道。巷道宽约1米,呈圆形,高1.8米左右。平静的巷道里处处隐藏着危险:土质松软的地方可能塌方、掉石头,地下水多的地方容易透水垮塌,废坑通风不足毒气较多,容易窒息。到达井下100米的时候,巷道的高度只有1.5米,用木头支撑着。越往下走,巷道里的积水越多,岩壁上都在滴水。到井下400米的时候,积水已经淹没膝盖…… ”

    整个调研期间,曹渝先后3次下到矿井。他说,矿工们大多是半裸下井,在井下一待就是8个小时。有些采区温度接近40℃,工人们就先挖一个水坑,一半人挖煤作业,另一半人先泡在水里,轮流更换。在井下有两次与险境擦身而过,曹渝说自己也吓得腿软,回到地面上时忍不住哭了。在博客中,他这样写道:“没有亲自下去体验井下生活,很难真实了解矿工们的工作。我现在真正懂得了矿工们的工作那么辛苦,可他们还那么热爱生活!”

    追寻真相的脚步永不停息

    “又是矿难!只有矿难警报声响起,矿工才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之后便很难再见到矿工。即便是矿难发生时,人们关注的也只是‘出人命没有’,很少思考‘为什么矿工如此被动?’‘他们的困因是什么?’”

    言辞稍显激烈,但这是年轻的曹渝选择将大学课余时光花费在煤矿调研上的直接动因。

    2007年,曹渝被评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他的指导老师谢俊贵说,学生们坚持做这个调研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曹渝当初选这个课题,老师们也并不看好,不知道他能做成什么样。也曾有媒体记者追问曹渝:“你觉得凭你们几个人的力量,能真正改变矿工们的生活?”曹渝的回答很简短:“矿工的想法很简单,他们认为应该把真实情况汇报给领导、汇报给国家,他们把配合我们的调查视为一种承诺和希望,我们只想尽力帮他们达成心愿。”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曹渝和队友通过新华网“两会建言博客”,向在京的100多位代表、委员的博客发送了《关于呼唤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意见书》和《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调查报告,引起部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包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在内的几位省部级领导先后作出具体批示。

    “现在社会上认为大学生不理世事、不关心时政的观点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曹渝说,身边的同学上网最喜欢浏览的新闻是时政和体育。许多人其实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去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只是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途径。

    谈及今后的打算,曹渝说,目前他已着手准备两个公益性调研项目。一是由民间组织提供资助的“湘江行”,计划用5年时间走遍湘江干支流,取样分析各河段的污染情况。另一个项目仍与矿工相关。通过在博客上认识的一些朋友牵线搭桥,曹渝将参与安监部门牵头组织的一个关于矿工职业病防治的调研。

  苦读方能成栋梁

    目前,曹渝已师从中南大学社会学系章辉美教授攻读硕士学位。4月15日下午,半月谈记者再次见到曹渝时,他扳着指头数了数导师刚推荐给他的几本书,如《社会正义论》、《社会公正论》、《全球通史》、《论社会风化》等。

    “我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积累知识!” 为了撰写矿工调研报告,在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曹渝整天就泡在图书馆里,恶补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

    尤为难得的是,这位年仅23岁的大学生,在突如其来的名气、名誉面前依然保持了冷静和真实。曹渝不久前接受一家网络媒体网上直播专访,当被问及获奖后是否有压力时,他的回答是:“有压力,因为有些倡议自己也还做不到。”

    曹渝说自己性格上有许多缺点,不够稳重,有时也莽撞。一位50多岁的老矿工告诉他:自己的大儿子、二儿子都当了矿工,十几岁的小儿子很快也会从事这一职业。曹渝说:“当时觉得这位父亲太不为儿女考虑,我表现得很愤怒,言语犀利,现在想起来,也实在不应该。”作为国防生,曹渝必须到部队服务5年以上。他说,将来也希望能有机会去农村基层工作几年。


(编辑:韦唯敏)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