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基础篇 >> 招募甄选 >> 正文

乾隆:德才兼备是用人的至高境界
转自: 时间:2008年12月08日09:40

    如果一个人仅仅是才华横溢,却不具备高尚的道德,那么他的本事越大,反而会越“难于驾驭”;如果一个人在具备一定才能的基础上有端正的品行,廉洁的操守,将来必能担当大任;甚至某个人可能才能稍有不足,而品德高尚,有为公为民而献身的精神,也不愧为国家栋梁之才。

    用人重德才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用人讲究科学与艺术。”这是当代企业用人很流行的一句话,而实际上早在清朝,以人为本就是乾隆用人思想的基础,他树立战略人才观,创造宽松的用人环境,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他待人以诚,遇之以礼,以德服人,以至下属敢于直言,从而能够掌握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他六次下江南巡视,了解民情,整顿吏治,网罗人才,为建立盛世大清鞠躬尽瘁。

    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影视作品流传都显示出,乾隆是一个爱才惜才之人。最典型的就是,他把纪晓岚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经常对照修正自己。另外,乾隆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宁可用品德胜于才能的人,也不用才能胜于品德的人。他十分痛恨那些无德的官员,即使才能再优秀也无济于事。所以他一直严格要求负有考察、荐举和参劾官吏责任的督抚及部院大臣们遵循德居首位的选才原则。

    有一次,贵州总督张广泗向乾隆推荐云南迤东道员王廷琬,说他是一个才具可用的人。但乾隆曾风闻王廷琬因贪污被革职,于是命人调出他的档案进行查阅,结果发现王廷琬在任职期间,私收铜肥己囊,数量巨大。清朝当时十分重视铜的开采和冶炼,以满足国家铸币的需要,从而稳定社会货币价值。当年王廷琬犯事,按大清律例应判重罪,只因乾隆登基而获得赦免,逃脱了惩治。现在总督张广泗举荐王廷琬,乾隆已心中有数,认为此人行为不端,不必起用,并且对张广泗不负责任的用人态度进行了严厉斥责。

    陕西巡抚陈宏谋,曾在荐举属官王乔林的奏疏中写道:“淡泊自甘,意念中常存民物。风力素著,严正还寓慈祥。”对此,乾隆也没有偏听偏信,依然调出王乔林的档案进行严格核实,发现他在江南镇江府任上曾因错拟罪名被降级使用,后来在西安署任知府时又因滥用刑被革去官职。因此在荐举疏上,乾隆批示道:“天下焉有存心慈祥之人,而借拟罪名,滥用非刑者乎?可将此询向陈宏谋,令其回奏。”这就等于告诉大家,选人用才要有严格的标准,在荐才用才过程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

    勤政爱民是好官

    乾隆认为,官员的德不仅表现在忠诚、廉洁方面,更多应体现在勤政爱民上,因为这才是最实在的东西,也是最基本的衡量尺度。一个众口皆碑的官员,应该是既能“经划有方,劝课有法,使地有遗利,家有盖藏者”;又要“视百姓如赤子,察有饥寒,恤其困苦,治其田里,安其家室”。这就对各级官员有了一个高标准严要求,既能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地方经济,又能关心百姓疾苦,时刻以民为念,这样才称得上是好官。

    不过,在大原则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乾隆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对策。对于政绩突出的官员,因一时失误或放纵造成了一些过失,乾隆往往会从爱护优良人才的角度出发,从轻发落。譬如他发现任直隶总督的方观承政绩十分突出,当时被人称为“小黄河”的永定河经常泛滥成灾,方观承集思广益,采取了正确的治水措施,引永定河水入大清河,减轻水害,赢得了京畿地区群众的称颂。有一次因天津一带发生水灾,科道官员多人上疏弹劾方观承,乾隆却极力维护,说道:“直隶事务殷繁,又值灾欠,措置不无竭蹶。言易行难,持论者易地以处,恐未必能如方观承之勉力支持也。”

    同时,乾隆也善于平衡下属力量关系,和绅和刘墉是其手下势均力敌的两个势力集团的首领,乾隆也知道刘罗锅清廉,和绅贪婪。那为什么不杀和绅呢?这就是领导艺术,刘墉的清廉可以为大清国效力,用他可以做很多有利国计民生的事情,而和绅的阿谀奉承可以用来满足自己的权利欲望。

    由此可见,乾隆作为大清帝国的CEO,他更懂得在统观大局的情形下,招揽有用之才,力保有识之士,方可成就日后的辉煌大业。

    摈弃以貌取人的偏见

    在封建社会,选官向来是以“身、言、书、判”作为首要条件的。在这四条标准之中,“身”居首位,是最重要的。所谓身,即形体,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而在用人重德才的标准下,乾隆还鄙视以貌取人的行为。

    此言一出,相信大家大概会记起同时期的另外一位名人刘墉。“身材矮小,前有鸡胸,后有驼背,外号刘罗锅。”这是对刘墉最真实的写照。而实际上,刘墉博学多才,贯通经史诸子百家,才华横溢,书法也十分有名,曾一度夺得乾隆时朝的科举状元。相传在刘墉参加殿试那天,乾隆和在场的大臣见他真是一个罗锅,就有意为难他,命他以自己为题作一首诗。刘墉不假思索,张口便道出:“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当众朝臣的面,乾隆喜出望外,连声称赞刘墉是奇才,并且委以重任。

    刘墉为官一直严格遵循“保廉反贪,崇俭戒奢”的原则,在任期间“盘查仓贮,勘修城垣,整顿吏治,镇压反叛”,更使乾隆刮目相看。刘墉一身正气,甚至敢于把矛头指向权势显赫的佞臣,因此“名播海内,妇孺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公比之。”刘墉一生廉洁奉公,深得民心之时,也深得乾隆重用,一度官至宰相,由此可知乾隆注重的确是德才。

    德才兼备的人才不易求,但帝王不能因此而降低求才的标准。有了德才之臣,才会有天下大治的局面。乾隆正是如此爱惜人才,重用人才,才有了日后的繁华盛世。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