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运大与湖南省省长周强在一起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2006年6月,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毕业以后,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选择志愿服务西部,来到湘西偏远山区,从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一年后,参加考试,又选择去农村中学教书。短短两年时间,就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被推荐为“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所在的远程教育站点被评为龙山县“五个好”站点;同时共青团中央又把闪光的“铜奖”颁发给了他。他就是湖南省龙山县红岩中学教师杨运大。
有洪战辉作榜样,工作起来就玩命
杨运大出生于湖南省双牌县上梧江瑶族乡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而且父亲身体不好,经常打针吃药。家里为了让他读书,趁早地让妹妹辍了学。他不但天资聪颖,还很了解家里的苦楚,所以就拼命地读书,并于2002年考入了怀化学院中文系。在这里,他认识了“感动中国”的校友----洪战辉。他还时常告戒自己:“要努力向战辉看齐,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就在这种精神理念的指引下,他于2006年6月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为了践行这种精神,他毅然选择了做一名服务西部的志愿者,并于同年7月在湖南省委党校经过短暂地培训之后,便来到湘西自治州龙山县农车乡从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从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谈何容易!首先这里基础设施不完善。怎么办了?还是去找乡党委黄勇书记吧。死缠耐磨,硬是把他给请动了。于是他就和黄书记一道,上县城、跑州府,找资金、要项目,然后回到乡里,对原来的一些设备进行改造。到了9月,农车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就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他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但是,更严峻的挑战摆在他的面前。这里大多数的基层农民党员,都在家里务农,各有各的打算,哪有闲工夫去学习。况且依他们的话说,农民兄弟是玩泥巴坨子的,谁还会去碰那“高科技”的玩意,没门!远程教育工作一下陷入了僵局。他没有放弃,一户一户地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他告诉他们,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大多数的老百姓谋利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把他们给说服了。农闲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自觉地来到远程教育办公室,听候他的“差遣”;但他们大多数都集中在晚上学习,晚上,光线又比较暗,他就手把手地教,常常忙得“不亦乐乎”。通过他的认真教学和传授,到了2007年3月,这里80%的农民党员都懂得了怎样上网,100%的乡干部都掌握了在网上查找致富资料和各方面的农业信息。2007年4月,他所在的站点也被龙山县委组织部评为“五个好”站点。
在干好远程教育工作的同时,他也没忘自己是一位“特殊”的乡镇干部。所以就主动承担了包村的任务,请求去最偏远的村寨——舍龙村蹲点。那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上级政府部门的指示精神传达下去,打电话都是不行的,还得亲自去跑一躺,这一去就是5个多小时。当他来到村里之后,就帮助老百姓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搜集低保户家庭的有关资料,宣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方面的知识,并挨家挨户地讲解有关致富的路子……直到他们满意和听懂为止。2007年2月3日,一位姓郑的老爷爷,儿子在外打工,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还心存顾虑,怕上当。不管他怎么游说,都始终不肯交10块钱的参合费。他就拉着郑爷爷来到乡镇府做思想工作,并要求他给远方的儿子打电话证实。经过儿子的一番劝说,新农合确实对老百姓看病有帮助之后,才打消了先前的念头。临走时,郑爷爷握着他的手说:“谢谢你啊!”
他还和当地干部群众同甘苦共劳动。2007年5月的一天,太阳火辣辣的。整个富坪村的“烟基工程”建设也热火朝天的进行着。他刚从舍龙村蹲点回来,又和乡干部一道,投入到紧张的 “烟基工程”建设之中。首先是帮老百姓挖壕沟,整理出一条一条的通道;然后就扛起100多米长直径为50毫米的胶水管,一根一根往里铺,铺好之后再填上泥土。有石头的地方,就用水泥糊上一层又一层,避免胶管露在外面被风化。经过半个月的“苦战”后,富坪村的“烟基工程”如期竣工。由于工程的顺利完成,他得到了龙山县委组织部部长麻建锋同志的充分肯定。2007年7月,志愿服务期满,他经县项目办考核被评为优秀;同时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