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文化 >> 正文

民办中小学入学面谈
转自: 时间:2008年04月15日08:57

    贴标签式"智商测试"对孩子不公

    近日,不少民办学校开始了招生的面谈工作,种种新鲜考查手段在家长间引发了一番热议。其中一个绕不过的话题是:仍有一些热门民办学校延续了测智商的办法。记者还注意到,中考体育计入总分的新政已经被不少民办学校拿来做文章,要求学生当场做运动。总之,虽说规定在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不能考试、测试和面试,但是不少学校为了网罗优质生源,仍然动足了脑筋。

    [透视“怪象”]

    东拼西抄的“智商卷”能测出真正智商吗?

    怪象1录取先要通过“智商测试”在本市某些热门民办小学,招生时给孩子测智商在家长中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家长王先生最近就在忙着给孩子买学习辅导,做各种各样的智力题目。因为他送材料的这所名校每年都要给孩子测智商,虽然感觉自己的儿子天资聪颖,王先生仍然希望能事先做些准备,让孩子找到做题目的感觉。

    虽然家长们用心良苦,但就记者了解,市面上一些所谓的“智商卷”,其实都是东拼西凑抄来的各种题目,根本无法测出孩子真正的智商。而真正的测智商表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

    专家意见:测智商忽视孩子其他方面天赋能力

    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研究人员刘波认为,对于中小学升学中出现的智商测试,要从两个方面来看。追问这一现象的制度根源,首先要明确,智商测验并不是一个公允客观的标准,在衡量孩子全面能力的时候,智商测验只能代表知识量水平,并不能体现出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刘波说:“每棵树苗都可能成长为大树,但是成长有一个快慢的过程,单凭某一时间段的单方面的测试得出的评价,可能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只会产生负面影响。”智商是把孩子的知识量除以平均水平的知识量得出的参照,毕竟孩子除了知识积累外,还有个别方面的天赋能力,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反应能力等等,忽略了这些,显然不能客观公允地进行评价。

    当然,中小学升学过程中部分学校采取智商测验这一最初用于检查弱智的手段,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学校限于招生数量的限制,需要设置这样一个门槛,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智商测试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出现的。这样的话,除去智商测试,学校肯定要寻求其他方面的衡量标准来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试,否则筛选标准有失偏颇。另一方面,一些优秀学校可能希望通过智商测验的方式来挑选出所谓的“聪明”孩子,起到择优的作用。在教育改革尚未达到一个完全公平的教育系统的过渡阶段,类似于智商测验这样的择优标准也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的。


(编辑:曾燕)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