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资讯 >> 新闻快讯 >> 正文

华能:节能减排的“三色”方略
转自: 时间:2008年04月02日08:34

——华能集团建设节约环保型企业纪实 
 

    生活在海岛、饱受缺水之困的浙江玉环县50多万群众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喝上由海水淡化而来的自来水。
  2006年底建成的华能玉环电厂,采用国际先进的“双膜法”海水淡化工艺,建成了目前全国容量最大的海水淡化装置,每天制水量达3.5万立方米。这套投资1.9亿元建成的装置,不仅满足了电厂全部用水需要,还多次向玉环县居民无偿供应淡化水,有效缓解了当地用水紧张局面。
  华能玉环电厂不仅拥有脱硫、除尘、海水淡化等一整套最先进的节能环保配套设施,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该厂成功建设了我国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
据悉,该机组热效率达到45%以上,比目前国内较先进的超临界60万千瓦机组高约3%。如果全国燃煤电厂都采用这一发电技术,按目前全国燃煤发电装机测算,全国每年可节约原煤2亿多吨,接近全国每年用煤的增长量。
  华能玉环电厂,不仅引领我国燃煤发电技术进入了当今世界最先进行列,而且在实施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方面成为典范。
  玉环电厂只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节能环保战略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最大的发电集团,华能以约占全国10%的装机容量,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超过全国10%的发电量。也就是说,国人每用10度电中,有1度是华能所供应的。在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源源不断地供应电力的同时,做到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实现企业与资源、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华能孜孜以求的目标。
  闪亮的目标折射出华能的“三色”光芒。华能特色鲜明的“三色”公司企业宗旨是,把华能建设成一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一个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 “绿色”公司,一个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的“蓝色”公司。

节约环保:华能的“绿色”情结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座落着国内首家大型煤电联营项目——华能伊敏煤电公司。这家企业以其循环经济特色创造了业界闻名的“伊敏模式”。
  记者在这里看到,煤炭产出后不落地,从露天矿通过3.7公里的封闭式皮带走廊,直接送到电厂制粉燃烧;挖煤过程中产生的疏干水,由管道输入电厂,用于发电补给水,电厂不设另外的生产水源地;发电产生的灰渣不落地,由皮带返排,回填露天矿坑,覆盖腐植土并种草种树;电厂所需煤炭全部由自己的煤矿提供,煤炭只用作发电中间产品……
  通过这样的煤、电闭合循环式生产方式,伊敏煤电公司实现了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23年的发展历程中,华能一直致力于以绿色能源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探索出很多诸如“伊敏模式”这样的节约环保之道。
  华能党组书记、总经理李小鹏说:“华能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发展的数量,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不仅要注重发展的速度,更要注重发展的效益。”
  为减少煤炭消耗,华能采用大容量、高参数的先进洁净煤发电设备,同时加强节能管理工作,按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原则,深入开展发电企业煤耗指标等对标工作,充分挖掘内部节能潜力。
  2003年以来,华能在国家已核准的燃煤发电项目中投入600亿元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在老厂节能改造中累计投入经费15亿多元。通过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华能所属火电厂的平均供电煤耗逐年下降,2007年达到337.37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57克/千瓦时低19.63克/千瓦时。按2007年华能全年火电发电量3272.23亿千瓦时计算,与全国平均供电煤耗相比,相当于全年节约标准煤约642万吨。
  为减少发电用水,华能在缺水地区采用空冷,在城市采用城市中水处理回用,在沿海电厂采用海水淡化等先进技术,使单位发电水耗逐年降低。2007年,华能火电机组单位发电水耗1.33千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约低50%。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构成决定了煤电在电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也决定了发电企业责无旁贷地要担当起污染物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任。火电装机占华能总装机的90%以上,节能减排因此更成为“绿色”华能的必然选择。
  保家园一片洁净,还地球一份清新。为实现发电厂污染物减排和环保目标,华能最早引进国外液态排渣、低氮氧燃烧、飞灰复燃等先进的电厂环保技术,率先实现灰渣零排放。近年来,华能还对34台机组的低效除尘器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除尘器效率达到99.7%以上,有效降低了烟尘排放量。
  为控制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华能在国内电厂中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烟气脱硫装置,对现役机组进行大规模的脱硫装置改造,并实现了新建机组脱硫装置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截至2007年底,华能共有3730.5万千瓦机组安装了脱硫设施,占燃煤机组装机容量的57%。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电源结构,是节能减排的主要实现方式,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华能一方面着眼长远,积极开发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着手现在,加快淘汰煤耗高、污染重的老小机组,加大“上大压小”工作力度。
  在开发运营四川中型水电的基础上,公司正在开发建设澜沧江中下游河段8座大型梯级水电站,总容量1585万千瓦;还在广东、吉林、山东、内蒙古等地开发建设风电。截至2007年底,华能已有6个风电项目共38.27万千瓦装机,通过联合国执行理事会注册,预计年二氧化碳减排当量83.5万吨。
  2007年,华能不仅完成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订“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251.225万千瓦的责任书目标,还主动增加关停容量116万千瓦。通过“上大压小”,截至2007年底,公司30万千瓦以上机组容量已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85.27%,全面提升了公司节能环保水平,有效减少了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学习创新:华能的“蓝色”动力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想保持领先,必须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这是华能20多年发展经验精华之浓缩。
  多年来,华能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和胆识,承担了许多重大电力科技项目的研发任务,并将取得的技术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这一切都源自华能的“蓝色”理念——创新,即“敢为天下先,敢为人所不能”。
  创新成为华能发展的不竭动力,成就了今天现代化的华能,成就了华能众多的国内“第一”:
  —— 率先成套引进国外35万千瓦级的先进机组及相关技术;
  —— 率先在华能上海石洞口二厂引进国外先进的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
  —— 率先建设、运营首台国产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
  —— 率先建设、运营首台国产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
  —— 率先在华能北京热电厂成功引进并应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烟塔合一和城市中水利用技术,为改善首都大气质量和节约水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 率先在华能上安电厂三期建设全球首个62万千瓦国产直接空冷超临界机组项目。
  ……
  众多“第一”,奠定了华能在国内发电业的排头兵地位,也为华能建设节约环保型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的窗口,华能在发展的早期,不仅开创了利用外资办电的新模式,而且引进了大量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引进的基础上,华能加大了科技投入,并充分发挥公司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为实现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发电的目标,华能率先在国内提出“绿色煤电”计划,并联手国内七家大型发电、煤炭企业,共同组建了绿色煤电有限公司。
  “绿色煤电”计划提出,用10年时间研究开发并示范推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化石能源系统,以煤气化制氢、氢能发电为主,并对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及处理。这一系统可使煤炭发电效率提高到50%-60%,并实现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接近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煤电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华能还加入了被称为发电领域“登月计划”的美国“未来电力”企业联盟,通过参与国际合作,跟踪、掌握清洁能源开发的前沿技术。
  华能还与中核建集团、清华大学联合建设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项目,以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术的商业化。
  华能自主创新带动了国内发电业及发电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绿色煤电”计划相关技术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均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继参与国家“十五”863计划超超临界发电技术”项目攻关后,华能的绿色煤电示范工程、煤气化关键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运行技术等又被列入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重大项目。由华能开发的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5万千瓦级IGCC发电项目即将在天津开工建设。
  华能的自主创新还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发电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支持了民族工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我国首批国产化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在华能玉环电厂建成后,国内制造厂家目前已拥有50台套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设备订单。

服务国家:华能的“红色”理念

  李小鹏在近日召开的华能经营工作座谈会上说:“作为‘红色’公司,华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加强社会责任建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使公司发展与国家规划相吻合,与生态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取得新成就。”
  “我们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骨干电力企业。”华能从这一企业定位出发,将节能减排提升到战略层面来规划。华能“十一五”发展目标明确:到 2010 年,公司所有企业达到节约环保型企业标准的要求,各项能源、资源消耗指标和排放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为做好“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华能2006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公司的《创建节约环保型企业规划》、《节约环保型燃煤发电厂标准》以及各等级机组设备的节能降耗实施导则,明确了节能环保的实施目标及工作方案、进度安排、保障措施及技术攻关重点,并分等级开展节能环保专项评估。公司计划投资104.38亿元,用于379项节能、节水、治污项目的技术改造。到2010年,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火电机组容量将达到8280万千瓦,占华能火电装机容量的92.6%;新建燃煤火电机组全部采用脱硫装置及先进的低氮燃烧系统和先进的高效除尘器,对现役机组低效率除尘器进行技术改造。
  2007年,华能先后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目标责任书》。
  华能郑重承诺:到2010年底,集团公司所属19家国家重点耗能企业实现节能81.12万吨标准煤;集团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7.6%,控制在98.2万吨以内。
  华能郑重承诺:如期关停63台251.22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增加关停小火电机组110.5万千瓦,关停机组总量达到80台共364.825万千瓦。
  责任书是国家对发电企业的要求,也是发电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承诺。
  华能人一诺千金。截至2007年底,全公司已关停小火电机组239.125万千瓦,不仅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关停目标,而且完成了责任书内“十一五”关停容量的95%。
  华能人行胜于言。针对国内节能减排责任体系普遍缺失的状况,华能下大力气建立起一整套考核体系。将节能、环保目标逐年分解下达公司各级单位,并加大指标考核力度。党组决定,将责任书纳入三项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面对仍然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华能做到了“担当”两字: 勇敢地担当起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勇敢地担当起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忆往昔,在“三色”公司的旗帜下,华能举全公司之力,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矢志不渝,初战告捷,走在了国内节能减排方阵的前列。看今朝,华能人再接再厉,继续用手中的“三色”之笔,全力以赴做好中国发电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文章。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