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文化 >> 正文

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之蒙宇宁:燕园追梦人
转自: 时间:2008年04月02日08:53

    人物名片:蒙宇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04届毕业生,现为宝洁公司北京零售渠道大客户经理。

蒙宇宁

    蒙宇宁的就业起点很高,本科一毕业就顺利进入实力雄厚的宝洁公司工作。几年下来,蒙宇宁的职业生涯也是节节高升,一开始在南宁任城市经理,后任西安地区的区域经理,今年二月份又被调任北京零售渠道大客户经理。但蒙宇宁的工作经历也绝对不能用“一帆风顺”来形容,每一次进步和提升,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走过来的。蒙宇宁总喜欢谈到他的梦想,谈到他是如何努力去追寻梦想的。燕园追梦人,正是对蒙宇宁最好的诠释。

    启程——从北大学子到宝洁精英

    蒙宇宁在北大学的是政治学和行政管理专业。热衷学术的他一开始的理想是毕业后出国留学、继续深造。2003年,大学三年级的蒙宇宁有机会到香港大学交流学习了半年。在香港,蒙宇宁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接近西方的教学模式,让他大开眼界。蒙宇宁慢慢发现,虽然自己很喜欢学术,但并不是特别适合做研究;相反,自己的性格和能力决定了选择工作更合适。有了对自我的准确定位和认知,蒙宇宁开始一步步地向自己的梦想前进。

    大三暑假,蒙宇宁得到了去一家中型咨询公司实习的机会。实习期间优秀的表现使该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喜出望外之后冷静下来思考,蒙宇宁觉得咨询虽然是一份很多人向往的工作,但需要厚积薄发,从业者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因此应该趁着年轻大好时光,多在实践工作中积累一些工作阅历。最终他没有接受那份工作,而是把目标放在了实业界。找工作时蒙宇宁申请了四大、联合利华、中国移动、宝洁等公司。因为他的英语一直非常优秀,性格外向,喜欢与人打交道,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很顺利地收到了宝洁公司的offer。

    进入宝洁后,蒙宇宁被派到广西南宁任城市经理。宝洁的商品主要经过分销商(即代理商)和零售商(如物美、沃尔玛等超市)两个大的渠道销售。当时宝洁在南宁的分销商刚刚成立,一切还没有走上正轨,“商业地盘”由一个成立比较久的分销商把持。当时自己非常年轻,一开始根本不被分销商信任,但蒙宇宁一个星期内几乎走遍了南宁及周围卫星城的所有超市,用自己艰苦的努力和踏实认真的态度得到了对方的认同,双方顺利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不仅是在工作上,蒙宇宁说自己现在与那名分销商还有感情联络。“我当时特别积极努力地去实地调查,发现生意需求,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分销商,我们是和他站在同一条船上的,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目的,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伙伴,而不是匆匆忙忙的一名来了又走了的过客,更不是一名只会坐办公室的白领。”蒙宇宁如是说。

    因为业绩突出,蒙宇宁被调到西安任区域经理,负责整个陕西省的生意。不仅要参与制定工作方案、与合作伙伴洽谈、签订联合工作计划,帮助合作伙伴培训营销人才,还负责对刚加入宝洁的8名管理培训生的培训。蒙宇宁说那段时间足足有一百多天没有休息过,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工作目标,还培训出了一批合格的新员工,现在这些人都是陕西、山西、甘肃、河南等地的骨干。“这些人都特别优秀,有的是学生会主席、优秀学生干部,还有的是从英美等国外名校留洋归来。我当时特别担心自己不能领导这样一个团队。但作为他们的培训人,任何活动我都和他们一起参加,一起实践,而且一个一个对他们进行现场指导,他们任何时候有任何困难都能得到我的帮助。整个培训期间,大家同甘共苦、朝夕相处,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不仅培训任务圆满完成,自己负责的一个省的生意丝毫也没有受到影响。”蒙宇宁说。

    而现在调到北京,蒙宇宁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都面临着不小的转变,“人总是要时时调整自己,让自己进步的,我对在北京的工作还是很有信心的。”蒙宇宁虽然说得很谦虚,但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的自信和踏实。

    追梦——“我的宝洁生活”

    蒙宇宁坦然说自己很喜欢宝洁的文化氛围和一起工作的同事。宝洁作为一个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有着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独特的公司文化,蒙宇宁对这些深有感触。宝洁的宗旨是“亲近生活,美化生活”,强调“价值创造”,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引导大众的消费观念。勤劳的付出小到对个人,大到对整个公司、整个社会都是有着巨大的价值的。再有就是宝洁很强调“以人为本”,对公司而言,最重要的资本不是金钱、设备、先进的技术,而是优秀的宝洁员工。一名宝洁前CEO曾经说过,哪怕公司的一切被拿走,只要把人留下,十年后我们还会有一个新的宝洁。有了这样的理念,宝洁公司会把员工的成长放在与公司成长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对每个员工进行培训。第三就是宝洁是一个鼓励创新、充满朝气的公司。留给员工的空间比较大,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去做,而且允许员工犯错误。蒙宇宁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迅速成长。

    蒙宇宁说宝洁的工作氛围内个人价值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毋庸讳言,在宝洁工作,竞争非常激烈,工作压力也很大,“但因为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激励机制和评判标准,并没有形成恶性竞争,每个人都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每个人都努力地工作,和这样的同事一起工作,会被他们感染,虽然并不是十全十美,尽如人意,但能在工作中感受到乐趣和个人价值得到实现的满足感,这对每一位员工而言都是意义深远的。”蒙宇宁说。

    在宝洁历练了几年后,蒙宇宁也有了自己的工作秘诀和法宝。蒙宇宁说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制胜的法宝不过是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只要努力,每个在职场打拼的人都能做到。

    第一,公司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生产商品,然后再把商品卖出去,不仅要卖给分销商和零售商,还要帮助他们把商品卖给下级客户及至最终的消费者。认识到了“找出卖点——卖给客户——帮助客户把商品卖出去”这一工作流程,员工要尽快梳理并适应这套“结果导向”的衡量体系,根据工作指标,迅速制定出一套工作方案,再按部就班地完成。

    第二,要分清轻重缓急。在实际操作中,各个头绪纷繁复杂,互相缠绕。这时眼光就要比较犀利,在混沌状态中找出最根本、最重要、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局。这种能力要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培养出来。

    第三,对自己说坚持。“每个人心中都有梦,作为一个追梦者,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要坚持不懈,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有了这种强烈的信念,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蒙宇宁说。

    而作为一名宝洁员工,对蒙宇宁也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要求。蒙宇宁对此也有着清晰的认识。“首先要有领导能力:一个团队交到你手里,要让他们行动起来,不能散,这时就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激励体制。再有就是战略思维的眼光:因为要参与到工作方案的制定,看问题需要有相当的高度和全局观念。第三,要有强烈的求胜欲望:这股力量会支持我继续在职业经理人的道路上走下去。”蒙宇宁说。

    传递爱心——帮助失学儿童

    作为一名城市白领,蒙宇宁的生活还是比较惬意的。吃穿住行都比较舒适,有着广泛的朋友圈子,能在这个圈子里讨论各种话题,不仅帮助家人、朋友,还力所能及地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人提供帮助。

    蒙宇宁在西安工作的时候亲见了贫困山区老百姓的生活状态,被深深地触动了,当时就给当地儿童捐了一批物品。现在他还资助着一名贫困山区儿童,会一直帮助到孩子初中毕业。蒙宇宁说其实他身边的朋友、他的同事都有着强烈的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愿望和能力。但苦于没有途径或程序太繁琐,很多人都没能实现自己的爱心了。而一旦有着直观的感受和比较便捷的方式,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蒙宇宁说自己曾经收到朋友发的一组贫困地区儿童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们衣衫褴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学习,而照片上就有这些孩子的师长和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其实并不需要多么高尚的情操,只要你想帮助他们,整理出一些物品,打个包、寄过去就可以了。可能仅仅四五十块钱就能温暖一名儿童寒冷的冬天甚至免于失学,而那四五十块钱很可能不过只是我们一顿饭的花销。

    爱心像接力棒一样,一站一站地传递下去。蒙宇宁把照片发给了更多的朋友,号召他们也去帮助这些孩子。“可能并不是每个看到照片的人都会行动,但至少有更多的人看到了照片,受到了触动。十个人的力量总是比一个人要大。”蒙宇宁说。他还说以后有时间特别希望去当地看望一下这些孩子。

    感谢——北大教会了我最宝贵的知识

    蒙宇宁说自己对北大最想说的就是“谢谢”二字,虽然对北大的感情不是轻描淡写的“谢谢”二字能涵盖的。在北大,蒙宇宁学会了最重要的知识——看问题的独到眼光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离开校园的这几年里,蒙宇宁对北大的校徽传递的信息还一直深有感触:上面的“北”字,是两个人的背靠背,告诉我们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有协作精神;而下面的“大”,是一个双手下垂、站得笔直的人形,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挺直腰杆做人。姿态要低,但脊梁骨一定要直,不辱北大对我们的希望和自己承担的使命。“北大的校徽告诉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蒙宇宁如是说。

    谈到对在校师弟师妹的建议和嘱托,蒙宇宁说得非常实在:“第一,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要挖掘出自己的一技之长,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第二,学会展现自己的优势,找到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途径;第三,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