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知识 >> 绿色电力 >> 正文

跨国公司“抱团”为地球“降温”
转自: 时间:2008年04月02日09:20

   “碳中和”正在成为一些跨国公司所追求的环保时尚。英国非盈利性组织“碳排放披露项目”的首席运营官保罗·迪克森说,这些公司是“聪明的”,他们了解今后全球能源的形势以及消费者日益关注环保的心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公司都那么“聪明”。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多数大公司仍然没有意识到全球变暖问题的紧迫性。“碳中和”成企业时尚标签

  随着一些跨国公司逐渐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以及自身运作所产生的碳排放,如今“碳中和”已经成为它们所追逐的环保时尚。所谓“碳中和”是指计算出个人或者团体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投资建设节能环保新设施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抵消掉,以此达到环保目的。汇丰银行、戴尔等跨国公司最近都先后宣布实现了“碳中和”。

  据汇丰(中国)的发言人张丹丹透露,汇丰在全球83个国家1万个分支机构的水电等能源消耗情况以及出差飞行情况都会统一上报,通过购买碳汇、购买绿色电力和赞助植树等方式来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与此同时,公司在日常运作中也会尽量减少能源消耗,比如通过使用双面打印,减少对纸张的使用,夏季鼓励员工穿便装上班、调高空调温度等。“在中国,我们各个城市办事处的会议室都配备了视频与电话会议设施,这样就可以减少出差需求,进而减少飞行所产生的碳排放。”张丹丹说,“现在,视频设备非常受欢迎,每天的预约都安排得满满的。”

  要求供应商上报碳排放

  不仅自己要减排、抵消碳排放,日前一批大公司又盘算起了把他们在全球的数千家供应商动员起来,上报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在此之前,大多数公司考虑的都是产品在配送和销售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比如店铺中的照明用电或送货卡车的油耗。但相关专家指出,实际上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高于前者。因此,一些跨国公司组成了“供应链领导联盟”,鼓励供应商们上报碳排放数据、减排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等。

  相关人士指出:“这些跨国公司希望了解,在他们的供应链中哪些环节存在碳排放,气候变化能带来哪些风险和机会。在环保节能方面,这些公司对供应商有着很大的杠杆作用。”这一计划的试点阶段将持续到今年3月,每家公司会选择50个供应商进行合作。届时CDP将发布一份报告,并推荐相应的减排方法。

  “我们意识到,我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包括自身所产生的碳排放,还有供应商的行为以及客户对产品的使用。上报碳排放量,这是我们帮助供应商减排长期目标的第一步。我们相信,戴尔和供应商共同减排的潜力是巨大的。”美国戴尔公司环境事务主管马克·牛顿告诉记者。英国联合利华公司也认为,减少一种产品的碳排放,需要整个供应链持久而有效的合作。两家公司都表示,要求中国的供应商与他们合作,一同应对气候变化。

  仍有许多大公司不重视

  迪克森认为,能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司是“聪明的”,他们了解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形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最新调查显示,多数大公司仍然没有意识到全球变暖问题的紧迫性。

  “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采取行动遏制气候变化。否则在不久的将来,能源的价格将大幅攀升,到时候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乃至消费者都会受到影响。”迪克森说,“另外,注重环保的公司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全球的消费者对环境问题都越来越关注,他们不希望把钱花在对环境不利的企业上。”

  然而,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埃森哲咨询公司日前对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和印度等国的500多家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仅有5%的公司把全球变暖列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多数世界大公司认为,气候问题不及增加销售、减少成本、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竞争人才、新兴市场增长、创新和技术等重要。

  调查还显示,虽然减排已成为多数公司的必做“功课”,但仍有约20%的公司没有在这方面采取任何措施。另外,尽管67%的公司赞同应在全球变暖问题上有所作为,但只有40%的公司表示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