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院校新闻 >> 正文

升学率与收入挂钩 学生考98分要反思“错误”
转自: 时间:2008年04月21日08:51

    近日家长陆女士反映,某小学五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不仅每次考试后公布学生成绩排名,而且还要学生写两三百字到四五百字的“反思”。即使考了98分得第一名,也要反思“错误”。据调查,虽然市教委明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进行考试成绩排名、不得组织区级统考,但在个别地区、部分学校仍时有违规现象。

    考后“检查”与“名次曲线”

    陆女士透露,写反思检查不只针对排名倒数的学生,而是全班人人都要写。即便考98分,也要反思:“为何丢了2分?”单元考、月考、期末考……一学期要写近十次。她的孩子开始还认真找原因,后来只能挖空心思应付,将错题抄上去凑字数。

    据了解,此类现象并非个别。某中学初一一间教室后墙上专门辟出“汲误墙”,挂着十几名学生用作文纸写的大幅“检查”。其中一名学生写道:上周数学考试我得了80多分,比上次有所退步……

    陆女士说:“写反思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反思次数太多就变成无用功了,而且分分计较,孩子心理负担很重。”有些学校的初三教师,还细心为学生描出“名次曲线”,月考、季考、期中考,进步退步一目了然。高一学生小孙回忆:“这种‘曲线’让人喘不过气,简直不堪回首。”

    学生名次成教师考核标准

    老师为何热衷排名、紧盯学生分数?部分教师透露苦衷:“学生的名次好比‘晴雨表’,学校声誉、教师待遇等都与此息息相关。”

    据了解,某区去年底公布全区中学中考合格率,两所学校达100%,最弱的学校为75%。校际差距“公开化”后,不少校长面临学校品牌、招生等诸多压力,教师不得不盯紧考试分数和名次,“维护学校声誉”。时下正值期中考试阶段,一些区县还以“全区教育质量测评”的名义,组织全区小学和初中统考。面对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考,校长们坦言“不敢掉以轻心”。

    不少学校为激发教师积极性,实行收入差额分配。学生成绩、升学率、重点学校上线率等,成为“最有说服力”的硬指标。同样在毕业班任教,学生升学率高和入重点中学率高的教师奖金多,班级如在全区平行班中名次靠后,班主任还会被“问责”。

  减负有规定落实需监控

    对学校和教师的压力,“传导”的终点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少教师将本该给优秀生选做的题目布置给所有学生,偏、难、怪的作业让家长也绞尽脑汁;为了高分,低年级小学生反复操练,甚至同一类型的题目做十几遍,小小年纪就产生厌学心理。

    其实,本市早已有明文,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行全学区、全区(县)性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小学生的学业评价实行等第制,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等。

    专家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动态监控,督促学校将这些减负规定落实到位。学校也应该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机制,除考试成绩外,还应将学生的德智体等全面素质水平引入对教师的评价中。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