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网4月29日电 不久前,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仅一街之隔的一家经济型酒店,送走今年最后一批美院赶考生后,就马上开始了紧张的装修。
今年2月份,这家酒店经历了开业以来最大一拨行情,很短时间内所有房间被抢订一空。酒店经理说,当初之所以把店址选在这里,主要的原因是看中了“美院效应”。
所谓的美院效应,其实就是每年年初举行的美术类专业提前批招生考试所形成的“考试经济”,这不仅让这家酒店生意兴隆,也改变了附近几个村子的经济形态。
龙王沙村开出一批画室
去年,年轻画师陈发清在转塘龙王沙村西村口租下了一块两百平方米的场地,搭了个简易金属大棚,创办了自己的画室。除供自己闲时创作外,这个画室还承载了一项特殊业务:为一年一度赶考中国美院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有偿考前培训。
一年近两万元的场租在当地并不算便宜,培训收费因此水涨船高,最近一期培训班,每位培训生每月的学费为1800元。虽然美院艺术类专业提前批考试定在每年2月份,实际上,多数铁了心捧艺术饭碗的考生都会在前一年的10月份就赶来参加绘画技能的考前培训,一待就是五个月。
陈发清说,最忙的时候,整个画室能坐满,每位老师要带二三十名学员。当初创办画室只是想作为找工作的过渡,没想到办几期培训班的收入比打工一年的薪水还要高。因为尝到了甜头,他决定干脆以此为职业。
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附近的转塘多个村子里,短短几个月时间,以考前培训为主营业务的画室星罗棋布。村民们除了将空余场地改建成画室出租外,还为考生提供配套服务。还有一些村民则在村子里开起了画材店,就近卖起了笔墨纸砚。
考生小程的消费账
温州考生小程今年报考了浙江传媒学院电视编导专业。在妈妈和姐姐的陪同下,她分别于今年1月、2月和3月,在浙江传媒学院参加了浙江省艺术类统考、浙江传媒学院相关专业的初试和复试。除了考试报名费,三次来杭,小程一家在吃穿住行上总共花了近万元。
小程清楚地记得,当时学校周边的酒店和旅馆已被预订一空,一些稍远一点的小旅馆,每间房价从平时的五六十元一间一路涨到了三四百元。“加上一些生活上的开销和交通费,考试四天时间总共花了四千多元。”
像小程这样的花费并不算多,不少人的花费都在1.5万元以上。如美术类考试,考前参加培训和购买美术用品的费用就高达两三千元。如果参加广播电视编导、舞蹈类等考试,除了购买各种考前资料、进行考前培训外,很多学生还会重金聘请编辑、舞蹈老师等专业人员做个别辅导。另外,表演类和播音主持类考生在置装和形象设计上的花费也是笔不小的支出。
撬动数亿元消费市场
要考进浙江传媒学院或者中国美院,需要来杭州参加3次考试,包括省统考、学校初试、学校复试。艺术类考生一般都喜欢“撒网捕鱼”,来一次都会报考2个以上的专业,因此来一次就要在杭州待上3-4天,仅住宿一项支出每来一次就得1000元左右,3次就是三四千元,考前培训费两三千元,再加上路费、餐饮费等其他支出,每人支出约为10000元。
2008年,在浙江传媒学院和中国美院,参加完省统考之后进入两个学院校考的考生分别为9000多人次和30000多人次,以一人平均报考两个专业推算,折算下来,实际来杭州参加这两个学校校考的学生约为2万人,总的消费额高达2亿元左右。如果再算上大量只参加了统考,和长期待在杭州参加培训的考生,其间“考试经济”的总量就更大了。
延伸阅读
艺术类考试为何大热?
“四五年前艺术类专业因为对文化课要求不高,很多考生往往因为文化课成绩没有竞争力而报考艺术类专业。但是这几年很多艺术类专业的文化课分数线达到了二本线,个别专业甚至已经超过了二本线。”浙江传媒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刘福州说,除文化课因素外,艺术类考试大热应该还有其他原因。
浙江传媒学院招生办主任王老师认为,这几年艺术类专业迅速吃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对艺术类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幅增加,很多艺术类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能找到不错的出路。
有业内人士说,近年来艺术品市场行情大热也在无形中催化了艺术类专业赶考热。雅昌艺术网书画指数显示,2005年开始,国内书画市场出现行情井喷,无论是拍卖成交价格还是成交量都一路冲高,到2006年下半年达到了历史高峰。
中国美院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尝到了甜头,据一位曾亲身经历过这波行情的美院毕业生介绍,当时,他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就有画廊找上门来签约,签约费数额不菲。作者:蔡坚瑞 沈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