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同济大学的一二九礼堂内座无虚席。800多名学生听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所作的题为《1957年吴健雄关于宇称不守恒的实验》的演讲。
赞扬吴健雄独具慧眼
1957年,杨振宁先生与李政道先生以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面对物理学的谜题和困境,他们提出宇称守恒不是绝对的,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可能,分析发现以前的实验与宇称守恒无关,并提出了几个可以测试宇称是否守恒的实验。然而,杨振宁教授在演讲中指出,在他和李政道先生发表相关文章之初,大家的反应都是不相信。对当时的人们而言,宇称不守恒是不可思议的,宇称守恒表示物理世界是左右对称的,有很大的审美观的感召力,能够解释很多物理现象,这些理由都让人们相信宇称是守恒的。
很多物理学家不相信他们的观点,大部分实验物理学家不愿意去做相关实验,不单因为实验困难,而且他们认为得出的实验结果肯定还是宇称守恒。“物理学家吴健雄有更深的战略性的眼光。”杨教授介绍,虽然吴健雄也不认为宇称可以不守恒,可是她觉得一个基本的自然定律必须要实验验证,最终她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实验验证了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的结论。“她独具慧眼,大家都觉得不值得去做的实验,其实是最应该去做的。”
中美教育哲学有差别
除了以翔实的事实和数据做了主题报告之外,杨振宁教授还就学生的提问,谈了对于中美教育差异的看法。
杨教授指出,中美教育哲学有很大分别,这种分别和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联。中国的教育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院,采取的是训导的方式,而美国采取的是启发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各个大学有很多中国学生,这些中国学生的优异成绩让美国的老师和学生都十分佩服,这和中国教育的严谨有关。而美国启发式的教育下,学生的胆子比较大,所以在做研究生时更能发现新的研究方向。中国两三岁的小孩和美国两三岁的小孩是不一样的,小孩脑中的“软件”,在出生两三年后就形成了,这些都是教育方式不同的表现。
要说两种方式孰优孰劣,杨振宁表示无法一概回答,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各有短长。文化传统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中国教育界应该了解到这两种哲学有很大的分别,尽量把中国学生受到中国传统影响的好处扩大,把短处弥补,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