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精英历程 >> 正文

刘荫来:开拓创新演绎激情人生
转自: 时间:2008年05月28日08:43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电网新会供电局党委书记、局长刘荫来
 许昌永


    1976年,在广东省新会县大泽公社沙冲大队当过生产队长和民兵营长的下乡知青刘荫来当上了新会供电公司的一名线路工,此后,在30多年的供电职业生涯中,他先后担任了新会供电局团支部书记、秘书、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多经办主任、大光明公司总经理,1999年7月,担任了两年多副职的他挑起了局长与党委书记的重任。
    可以说,自从刘荫来“主政”以来,新会供电局的工作是屡上台阶。特别是近年来,新会供电局安全生产和供电量年年创历史新高,供电优质服务受到上级肯定和客户的好评,在上级组织对领导干部的无记名测评中,他年年被评为优秀,在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几年来,新会供电局先后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省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南方电网县级供电企业基础管理达标单位”,局党委荣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局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客户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他本人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活动卓越领导者”、“广东电网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市、区“劳动模范”。今年,他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无疑,沉甸甸的奖章既是对刘荫来近年来认真践行南网方略、广东电网发展战略和“大江门”工作理念所取得的成绩的褒奖,也是其投身电力事业三十余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越用心落实南网方略,我们的工作就做得越好”,刘荫来说,“作为基层供电企业,我们的定位是执行,但同样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诠释和丰富南网方略的内涵。”他时刻不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的使命,精心筹划区内电网建设改造,建成了110千伏环新会银洲湖输电网,使电网适度超前发展;协调地方电厂顶峰发电,引导客户避峰生产,想方设法确保供电。
    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刘荫来对安全生产非常重视,逢会必讲安全,强调安全生产要抓班组、抓现场、抓过程。他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教育,实现职工意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去年“五一”前夕,刘荫来由一起兄弟单位的员工工伤事故有感而发,亲笔写下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公开信”,情深意切,跃然纸上:“我们不是宣贯南网方略吗?永保安全,就是我们践行南网方略最重要的行动。我们不是强调忠诚能干吗?重视安全,安全优质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就是您忠诚能干的极重要表现。”广大员工在被深深触动的同时,纷纷回信表达自己的感受:“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去”,“只有绷紧安全之弦才能奏响和谐之音”……回信共有1100多封,该局又挑选其中100多篇集结成书,把“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理念进一步根植到员工心中。安全有了源头上的根本保证,至2008年5月26日,新会供电局已连续安全生产3638天,即将迎来安全十周年。
    2001年已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单位”的新会供电局,如何在供电优质服务上再攀高峰,2004年,刘荫来在学习南方电网工作报告中,袁懋振董事长“在抓好居民客户普遍服务的同时,对重点客户要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的指示让他豁然开朗,刘荫来决定以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为突破口,在他的倡导和策划下,新会供电局建立了南网系统内首个基层大客户服务中心,为用电大客户提供12项VIP服务,如为大客户免费培训电工、免费预试高压电力设备、用电优先协商安排等,从而对拓展电力市场,做好电费回收以及全区用电错峰、节能降耗等起到很大帮助。在大客户中心成功开办的基础上,新会供电局去年又对全区重点客户提供“一对一”服务,同样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赞赏。刘荫来作为大客户服务中心的“首席客户经理”,亲力亲为做好服务,他经常保持和大客户的热线联系,在电力紧缺的情况下,他带队登门拜访客户,感谢客户自觉错峰,听取客户意见和建议。
    刘荫来说,班组工作做好了,基层供电的工作就做活了。他在2007年初党委中心组贯彻南网方略学习会上,给出了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新会供电局轰轰烈烈开展的“假如我是”换位思考演讲活动,大家“互换”角色,人人争当主人翁。刘荫来局长还引入“看板管理”,提出在每个班站设立“四上墙”专栏,员工取得的技术资格证书上墙;员工的学习晋升计划上墙;安全生产的奖惩情况上墙;某些工种操作次数、每个人的工作量上墙。此举方便了大家互相学习鼓励,检查督促,对培育“五类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荫来关心员工成长和福利,提出要营造企业“可靠的安全环境、开心工作环境、良好的经营环境、优越的生活环境、融洽的人文环境”,建设和谐企业。他严格要求自己,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每年他都带头并发动企业全体员工为慈善公益事业捐款。有一次,当他得知区渔业社几名员工的子弟因家庭困难面临失学,马上捐出一千元,并指示局团委前去探望,拨出资金,联系有关部门解决和跟踪,直到这些学生高中毕业。现在企业员工奉献社会、扶贫济困蔚然成风,每年由企业职工个人资助的特困学生有30多人,全局有十多支供电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城乡。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