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习惯把孩子叫“娃儿”,听起来感觉非常让人心疼的一个称呼,因此,当在聚源中学废墟前面,听到遇难学生家长撕心裂肺地说着“为什么就倒了这栋楼,我的娃儿在里面——”时,更让人说不出的揪心。都江堰聚源中学,这个在地震之后出镜率很高的地方,三层高的教学楼在地震中轰然倒下,只剩下楼梯间,带走了200多师生。
27日上午,聚源中学遇难学生家长再一次来到教学楼的废墟前,给已经离去的娃娃们送行。在灾区最后一天的采访,我们选择了这个特殊的新闻事件,给遇难学生们告别的同时,也向灾区暂时告别;祝福这些孩子们天堂一路走好,也希望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平安。

遇难学生江倩的父亲在孩子遇难的废墟前思念女儿
南海网5月27日消息:走进聚源镇,倒塌的楼房并不是很多,但心有余悸的居民们在道路两旁搭起了棚子。卖衣服的,卖猪肉的,卖菜的,卖百货的,地震后第15天,这里已经陆续恢复了商业活动,只是这种热闹仅限于没有楼房的道路两边,镇上的巷子里,空荡荡的,随处可见的只有四处散落的砖块,偶尔看到几个居民,在受损的屋子前,清理家里能用的东西。
聚源中学主教学楼的废墟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花圈,有些是遇难学生家长送来的,还有更多是个人或团体自己送来的。虽然是白天,但是废墟上依然点着点点烛光,似乎要给离去的孩子们照亮前方的路。废墟各处还摆放着孩子们喜欢的饮料和零食。还有人送来了4本作业本,整整齐齐地排成一排,封面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同一句话:“所有受难的弟弟妹妹们,在天堂的路一路走好,在另一个世界好好学习,不要把学习放下。”

悼念遇难师生的鲜花异常鲜艳
一位母亲在废墟前的思念
8点钟,遇难学生家长陆续来到聚源中学主教学楼的废墟前,怀里用袋子包裹的是孩子的遗像。牵挂、希冀、等待、绝望、悲痛,15天来,这些家长都经历了这些过程。在等待追悼会开始的时间里,家长们很少讲话,偶尔有对话,也离不开孩子,比如娃娃现在放在哪个殡仪馆,娃娃找到了没有,等等。
“我的娃儿,你答应长大后要照顾妈妈,怎么就走了,妈妈舍不得你,你快回来吧。”遇难学生徐聪的妈妈撕心裂肺地痛哭。
江小明仔细地把女儿江倩从小到大的奖状和喜报排了一地,他至今不相信女儿就这样离开了。“倩倩从小到大学习都很好,将来一定能上名牌大学。”20多张奖状是最好的证明。在村里,乡亲们都羡慕江小明有一个好娃娃,而今,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废墟上,一名孩子家长仍在不断搜寻,她孩子的遗体还没有被找到。
“二姐,快去把洋洋的书包拿过来,她在那边还要用。”听说有人在废墟后面看见了孩子的书包,董洋的妈妈哭得更加伤心。“你再找找,下半年洋洋就要上高中了。”看见空手回来的家人,妈妈伤心得瘫坐在了地上。
自从5月12日地震之后,兰成栋的妈妈每天都会来一次聚源中学的废墟。“我想娃娃啊,家里就一个娃娃,怎么说没就没了呢?”连日来的伤心,让这位36岁的妈妈比实际老了很多很多,如果有可能,她很想在地震那天替孩子来上学。
再次来到这片废墟,有的家长痛哭,但是却已经哭不出眼泪;还有的母亲只是静静地坐在废墟前,喃喃自语。悲伤哭泣的、呼喊孩子的、诉说往事的……悼念现场,从未有过的压抑气氛让人快要窒息。

遇难学生笔袋上的团徽
学生遇难之前阅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摄影/记者 李小岗
把孩子的获奖证书送上天堂
“孩子的学习很好,是学校的尖子生,她的愿望是考上北大和清华。”摆着一大堆孩子生前获得的奖状和证书,江小明已把眼泪哭尽。
江小明说,他的女儿江倩今年15岁,是初二四班的学生。孩子是个品学兼忧的学生,学校的各种荣誉都获得过,这次开追悼会,自己想把孩子生前获得荣誉烧给她,让她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也能把学习搞好。
靠种小麦、土豆等庄稼为生的江小明表示,尽管江倩是独生女,但女儿从没乱花一分钱,5月11日,孩子返校时,他给女儿6元钱,当女儿的尸体被挖出来时,口袋里还有5.5元。
“孩子太懂事了,可就这么走了,才十五六岁的孩子。”江小明痛苦地说,他家里并不富裕,孩子从来都不乱买东西,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帮父亲承担生活压力。
“孩子祝我母亲节快乐就再也没回来”
“5月11日是母亲节,孩子说我身体不好,祝福我母亲节快乐,之后就返校了,5月12日之后,孩子就再也没有回来。”40岁的董天琼拿着女儿董洋的遗像声嘶力竭地痛哭着。
今年15岁的董洋是聚源中学初三五班的学生。董天琼告诉记者,董洋一岁时,丈夫就和她离婚了,这么多年来,母女俩相依为命,她一个人艰难地把孩子拉扯大,失去女儿让她的生活更加黯淡。前几年,她得了血管瘤做手术花了不少钱,日子过得更艰辛,但不管怎么苦,女儿是她生活下去的勇气。
“女儿很懂事的,也很孝顺的。”说到见女儿最后一面时,董天琼哭得更厉害,要不是邻居搀扶着,她几乎要昏倒过去。董天琼说,5月11日母亲节,这天是星期日。董洋从家返回学校住宿,准备第二天上课,临走时,把买好的一个新发夹给妈妈,呵护地说:”妈妈,今天是母亲节,你身体不好,要注意身体,祝你母亲节快乐。”说完之后,董洋就高高兴兴地回学校了。可董洋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