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戒除网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近250万青少年上网“成瘾”,其中,不少人分不清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生活、学习以至身心健康都受到了严重影响。5月26日,记者就这个问题专访了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贺淑曼教授,她提出,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让孩子赢在网络时代,而不是让孩子不上网,要做到这些,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方法一:帮助孩子学会控制
贺淑曼认为,人们对网瘾的关注度增加,就像汽车工业发达的同时带来“堵车”和车祸频发一样,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矛盾,不能因为有网瘾的存在而关闭网络。家长应设法把“网瘾”的危害降到最低点。让孩子戒除网瘾的标志,不是孩子从此不上网,而是帮孩子们学会控制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上网,什么时候不可以,上什么样的网,上网干什么。一方面,家长要提升自我素质,另一方面,社会要优化在线行为。
方法二:别把“网语”当“鸟语”
学生A:“你把桌面重排了?界面真好。”
学生B:“我怕你再释放内存,希望咱们能兼容。”
学生A:“你看‘286’自从有了新网页后,经常编写应用程序……”
这是两位中学生的网络对话,不知情的爸妈以为这是在谈论电脑,其实他们说的与电脑毫不搭边。小A对小B说,你换了一套新衣服,好漂亮。小B说,我怕你不高兴,希望我们能更好地相处。而“286”则是笨蛋的意思,说一位同学自从有了新朋友后,经常在网上舞文弄墨……
网络语言日新月异,如果父母不跟上,怎么知道孩子在做什么、想什么呢,不了解孩子,又如何帮助孩子?
方法三:签个上网协议奖惩分明
“让孩子赢在网络时代,要从细节入手。”贺淑曼说,剪断电线、关闭电脑都不是有效的办法,而应该采取疏导的办法,用限制孩子与限制自己相结合的办法,让孩子约束自己的上网行为。比如,与孩子签订上网协议,对在网上买东西、交朋友等作出规定,对上网时间、内容作出限制,但在限制孩子的同时也要限制自己。孩子有了进步要适时鼓励,违反了协议一定要惩罚。如果家里不让上网,就会将孩子推到网吧里,这样做将是十分危险的。
贺淑曼建议,家里的电脑不能放在孩子的房间里,要放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这样便于监督。她说,在美国,家长可以随时查孩子的上网记录,希望我们国家也能尽快制定一些关于未成年人上网的一些规定,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