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名校要接孩子到那里读书?”“对!我们真的要接孩子到河南新家!”从四川成都到河南郑州,一次新的“教育移民”正在悄然开始,而这中间,充满着来自各方的无限关爱,本报记者都跟随记录了下来。
本报联合河南《大河报》寻找灾区100名孩子到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避震借读的活动展开后,引起社会上强烈反响,社会报名非常踊跃。本着选择重灾区或特困生的原则,25日,第一批36名学生乘上了前往郑州的飞机,昨天,孩子们已经坐进了新的教室,开始他们异地的新学习、新生活。
A 去郑州
孩子们处处都是“VIP”
24日下午,一群学生和家长聚集在了成都市金仙桥路锦江之星宾馆,准备为次日送孩子到河南读书签订协议。宾馆负责人朱斌当即决定,为70余名孩子和家长免费提供食宿。多日来,一直睡在帐篷里的学生和家长一起睡了个相对安稳的觉,并吃到了宾馆给每个房间赠送的一个果盘。
25日早晨9点半,4辆贴着“送灾区孩子到河南读书”横幅的大车开到了宾馆门口。这是来自成都金苹果幼教集团的幼儿接送车。24日,当记者正愁到哪里去租车送孩子们到机场时,该校夏晨玲总经理就打进了电话,说在报纸上看见了河南人民的义举,愿意免费为孩子和家长开通绿色通道。“这是义事,孩子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孩子就是VIP。”
派出所开出“特殊”身份证明
5月24日,第一批前去郑州的36名孩子名单确定,可7位孩子无法提供身份证明,安检成了最大的问题。地震那天,光顾着逃命救人,很多孩子都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双流机场派出所的邱警官听记者介绍完情况后立即表示:特事特办,由派出所为孩子开具身份证明,保证让孩子们全部顺利登机。同时,本报也开出身份说明,证明7名无法提供身份证明的孩子的姓名、家庭地址,并为孩子们准备了照片等材料。
空姐为孩子们换登机牌
25日上午10时30分,4辆大巴刚赶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机场南航空姐赵璐就迎了出来:“你们在这先休息一下,我去替你们更换登机牌。”另外一名工作人员说:“我们马上协调安检,开出一个专门的通道,避免孩子走丢!”陪同孩子去郑州的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的工作人员给孩子们发放了牛奶和面包。细心的王校长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队,并临时指定了“队长”,以方便孩子们路上互相照顾。
11时许,孩子们排队进入大厅,家长们寸步不离地跟了进来。要安检了,人群中,一位中年男子蹲下身,紧紧地抱住了孩子。小男孩拿着户口簿和自己的飞机票,脸上是与年龄不相称的凝重。父子两人的头抵在一起,久久没有分开。
飞机上收获特别礼物
25日下午2时许,36名学生和5名家长代表一起登上了飞机。无限的新奇写在孩子们脸上,小孩子们开始跑前跑后,大孩子们则坐在座位上东张西望,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你看,你看!”途中,不时听见孩子们的惊叫声。许多孩子都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坐飞机。
听说这些是即将被接到郑州读书的灾区孩子,飞机上的外国乘客特意赶来给孩子们拍照留念,飞机上的工作人员也特意给孩子们送来了礼物。漂亮的空姐推着小车走来,微笑着发给每个孩子一个精美的盒子。“哇,飞机!”几个小男孩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架精美的飞机模型。在孩子们的惊奇声中,飞机很快降落到郑州机场停机坪上。
B 在郑州
孩子们的学习包在我们身上
25日16时25分,飞机停稳后,机舱门缓缓打开,迎接的人群蜂拥而上。孩子们走下舷梯,鲜花、掌声、笑脸,立即将他们包围……10多位穿着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校服的学生迎了上来。“我们下午2点40分就到了,我太激动了,期望能早点见到他们。”高二学生刘晓丹说。“快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吧。”就在老师们都忙着迎接孩子们时,一个装满手机的盒子递到了孩子们面前。中国移动郑州分公司市场部的副经理带来了10部亲情手机,并给每部手机充了1000元话费。“以后每天晚上9点晚自习后,孩子们就能和家长们通话了。”
学校连擦脸油都备好了
从机场出来,接学生的车辆分成两队,一队驶向位于新郑的北大附中河南分校中学部,一队驶向位于郑东新区的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外国语小学。记者坐上了前去外国语小学的车辆。“这操场真大啊!”汽车刚到小学校园门口,6岁的小伟和7岁的小凯就喊了起来。刚下车,几个小朋友就过来拉起了刚到新同学的手,在同学的带领下,孩子们简单参观了校园。学校走道上挂满了各国国旗,窗户上贴着“快乐、健康”等英语单词。学校副校长苗新兰说:“孩子们在这里,学英语、练综合素质就包在我们身上了!”
来到宿舍楼,孩子们都蹦上了粉红色的双层床。床上,放着书包、文具;床下面放着拖鞋、新的脸盆和暖水瓶;脸盆里,毛巾、洗发水、香皂和洗衣粉、牙具、甚至擦脸油学校都准备好了。除此之外,每人还领到了两套新校服,课本、辅导资料。
学校专门把5个小男孩和5个小女孩安排为隔壁。一同前行的家长廖仕军眼睛泛着泪光:“比我们想象的条件要好得多。”这时,有小女孩热情地把事先切好的甜瓜递给了来自远方的阿姨。
为孩子们建心理健康档案
26日早8点,“现在学生不参加任何活动、不接受任何采访。”当记者赶到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的中学校园时,被学校门卫拦了下来。当记者说自己是四川的媒体,希望看看孩子,门卫同志才向领导做了申请。
在学校,学生们已经穿上了校服。“你不知道,我被分到了高二重点班,是省特级教师上课。”来自都江堰的唐玮对记者说,“这边和家头用的教材都一样,不过他们的课程进度都上到了高三。”学校徐校长立刻安慰了他说:“你放心,今天下午,你们就会见到自己一对一的补课老师。”徐校长称,学校还专门邀请到河南省教育协会的心理专家,为孩子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中午,学生们用亲情电话给家里报平安时,初三的杨志良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厨师还给我们做了川菜,我们一来洗了澡就去上晚自习了,还有,早上这边天亮比家头早,我们5点就起来跑操了。”孩子们均托记者给远在家乡的父母带话说:“爸妈,我们在河南读书很好!”
郑州家长要给灾区娃家的温暖
昨日,在外国语小学,5年级2班学生的家长们送来了一大堆衣物、学具;在中学,六年级的娄娟老师告诉记者:“好多家长都想请灾区的孩子到家里做客!”家长们给她打电话、发短信,希望能给他们机会,让孩子把来自灾区的新同学带回家,给他们家的温暖……
不过,学校对老师提出了要求:关爱但不能溺爱;热情但不能过分;要让每个孩子都在这里感到舒服、自在,要让他们尽快回到平静的生活中。为此,学校也暂时为孩子们“挡驾”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