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企业之窗 >> 企业新闻 >> 正文

双流电力抢险队在都江堰的一天
转自: 时间:2008年05月29日08:45

以光明诠释生命的意义

——双流局电力抢险队在都江堰的一天

    5月21日一早,天刚麻麻亮,笔者坐着的一辆电力工程车已驶出了国家电网成都电业局双流供电局,回头望去,十多辆工程车、吊车、带电作业车等黄色的电力抢险车正鱼贯而出,载着几十名抢险队员,向都江堰方向飞速驶去。从5月13日开始,这已经是该局连续第9天组队赶赴都江堰参与灾区抗震救灾工作。

    从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取任务后,领队的生产副局长钟声立即把任务分解给各个专业小组。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将银海锦都小区一根倾斜移位的10千伏电杆扶正、恢复立交桥旁的路灯变压器等,同时帮助都江堰供电局玉堂供电所修缮恢复部分10千伏及以下线路和电力设施。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异常烦琐。在银海锦都小区扶正一根被倒塌的围墙压得倾斜移位的10千伏电杆时,首先要将另外一截摇摇欲倒的围墙推倒,保证施工安全,再用大锤砸烂,然后用管钳将其中的钢筋、铁丝一一夹断,同时将电杆周围的砖石清理干净后,最后才进入主题。而要完成这些前奏,至少需要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随着大锤的“砰、砰”声,工作缓慢而艰难地进行着。清理完砖石后,抢险队员用吊车将倾斜的电杆慢慢拉正,一名队员随即敏捷地爬上电杆,解开瓷瓶上的导线,进行最后的加固工作。

    在工作现场,一名60多岁的老人一直默默地注视着在现场施工的队员们。待笔者上前询问时,他说小区的业主看见电力抢险车驶入小区,都很兴奋,因为这说明小区很快就能通电了。老人说,儿女的家在这次地震中全毁了,大家都盼望着余震早点结束,回到有电有水的家里,恢复往日宁静的生活。

    “这个时候,有电比什么都好。”老人最后简简单单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但在场的人心中都为之一动,看着满目疮痍的城市和乡村,看着老人期盼的眼神,一种沉甸甸的紧迫的感觉袭上了每个人的心头。

    这项工作花费了整整两个小时,累得满头大汗的队员们稍稍歇了歇,喝了口水,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立交桥恢复路灯变压器。这时,时间已近中午了。

    另一支主要由农电员工组成的抢险救灾队伍也同样不轻松,这一上午,他们在白马村2号公变,共检查低压用户150户,处理后送电70户;在保平2号公变,检查低压用户205户,处理后送电200户……在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大家到底付出了多少,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到中午吃饭时,满身尘土的队员们已略显疲态。虽然从双流专程送过来的午饭鲜香可口,但队员的食欲显然并不高,草草用过午饭,仅几分钟时间,有的队员就已躺在草地上睡着了。

    黄建勇是该局农电的安全主管,也这支农电队伍的负责人。他告诉笔者,农电支援人员共17人,分四个专业小组,都是从双流供电局21个供电所抽出来的生产技术骨干。尽管每天都早出晚归,但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不管头天如何辛苦,也不管回来多晚,第二天都生龙活虎地准时出发。

    对于这支远道而来的同行,都江堰供电局玉堂供电所所长左劲表示出极大的尊重。在他眼里,双流供电局派来的这支农电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电力队伍,真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几天的战斗情谊,很快拉近了他们和玉堂供电所员工之间的距离,尽管黄建勇和左劲两人年龄相差10多岁,但两人见面时还是亲热地拉着手,互称“黄哥”、“左哥”。

    当队员们稍事休息后去执行下一项任务时,左劲握着他们的手,一个劲地说:“注意安全、注意安全。”在他心里,这是最能表达他心情的一句话——大灾当前,还有什么能比安全更重要的呢?

    这天晚上,队员们20点左右吃了晚饭,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这是9天以来晚饭吃得最早的一次。在回去的路上,汽车刚驶入高速公路,队员们就东倒西歪地睡着了,看着疲倦的队员们,副局长钟声的脸上露出了心疼的表情,他知道,他们实在是太累了。但工作现场老人的一席话,却让大家更深一层地明白了此时此刻,光明对灾区群众意味着什么。

    就在当天晚上21点左右,该局又突然接到赴都江堰为6000人安置点搭接电源的紧急任务。另一支抢修组在短短15分钟就完成了积聚和准备工作,在副局长李天林、曾大宗的带领下,踏上了征程。

    对这支电力抢险队,该局局长段守立和党委书记万从宽评价甚高,他们认为,从这次高强度的抢险工作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支能力强、素质高,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队伍,组织有序,反应迅速,是双流供电局在打造“模范团队”、“星级班组”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集体,体现了顽强拼搏、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的。


(编辑:贺芳)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