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仲裁、“一裁终局”等新政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便利,也促使近期劳动仲裁案件大幅增加。记者近日获悉,劳动仲裁法实行一月有余,珠海市劳动争议仲裁办共收到仲裁申请360宗,比去年同期的30多宗增加了10倍多。
劳动者主动维权案件增多
“公司不给我签合同,我就‘炒’了老板。” 家住前山的周小姐今年元旦开始在我市一家小公司工作,由于公司既不给她签订劳动合同,也不为其缴纳各种保险,周小姐日前来到珠海市劳动争议仲裁办,提出主动“炒”掉老板,并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和赔偿金。
珠海市劳动争议仲裁办负责人称,以前多是企业“炒”员工,但《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使劳动者维权有了动力,许多劳动者在面临不公平待遇时,开始主动“炒”企业,要求企业支付赔偿金或补偿金。
案件数目同比增加10倍
据了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行一月有余,大量劳动争议案件涌到仲裁部门,市劳动争议仲裁办目前已收到劳动仲裁申请360宗,涉及职工近400 人。仅5月4日一天,就有32宗。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加班工资支付、社会保险争议、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争议、工伤等。
市劳动争议仲裁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我们去年全年收到劳动仲裁申请约700宗,360宗这个数字已经是去年全年的半数了。去年5月至6月上旬案件数为30多宗,同期相比,今年增加了10倍。”
两法为劳动者维权“开绿灯”
谈起案件多的原因,该负责人认为:作为实体法,今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而5月1日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无疑从程序上进一步为劳动者维权扫平了门槛——免费仲裁、部分案件的“一裁终局”以及仲裁时效的延长,均为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提供了便利。正因如此,今年1月及5月出现了两个受案小高峰。
解决关键还在守法用工
劳动仲裁作为解决工资、保险、合同、工伤等一系列劳动争议的法定前置程序,是争议进入法律程序后,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双方要走的第一步。免费仲裁无疑为这步程序大开“绿灯”,但也大大增加了办案人员的工作量。
有关负责人希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妥善处理双方劳资关系,发生纠纷尽量协商解决;申请仲裁时注意收集有关证据,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浪费双方精力。
劳动争议案件大量涌现目前在全国都客观存在。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劳动争议的解决和减少关键在用人单位自觉守法、规范用工,要有人性化的管理,还要建立健全沟通渠道和良好的调解体系,以及建立完善的劳动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