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院校新闻 >> 正文

散伙饭有些“审美疲劳” 看球K歌成毕业生新笼
转自: 时间:2008年06月19日09:00

    又是一年离别时。6月的大学校园里,毕业生开始了例行的“散伙饭”、毕业照、毕业晚会等一系列能在彼此记忆中烙下印记的活动。除了“例行公事”,今年大四学生们的毕业纪念中又加上了“酒吧通宵看欧洲杯”以及打麻将、刷夜K歌等新兴的娱乐活动。

   “散伙饭”,这个听起来直白得有些感伤的字眼,总能在未来的某天唤起毕业生们最难忘的回忆。因此,在几乎所有大学生的眼中,“散伙饭”的意义远不止一顿离别之宴这么简单。

  然而,如今有些“散伙饭”慢慢地从一顿饭,演变成接连不断的饭局,毕业生们分别以“面试了、复试了、出国了、签证了”等等各种理由聚会吃饭。有些学生几乎是两天一小聚,三天一大聚。一些毕业生在接受采访时甚至都表示对“散伙饭”这一传统保留项目有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其实最后一天大家吃个饭就行了,没必要每天都聚个会,那样也就疲了。”一个毕业生这样说道。

  而事实上是,“散伙饭”桌上那肝胆相照的离别气氛也的确在大学落幕之际逐渐转淡。北京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李昊,现在提到吃“散伙饭”就有点发怵。小李对记者说,6月初几个平时比较要好的同学就惦记着去吃“散伙饭”,后来大家就AA制去吃了顿自助烧烤。紧接着又有人提议应该每人请一次客,每次都在不同的地方吃。“到现在为止,6月份基本上没干别的,光吃饭了。和好朋友吃完,和同宿舍的吃,然后再和别的宿舍吃,我在学校以前是学生干部,认识人比较多,所以饭局就更多一些。”他坦言,在学校人缘越好的学生,饭局也就越多,礼尚往来的次数就越频繁。可这也给他带来不小的烦恼。每次别人请他去吃饭,他都不好意思推辞,之后就免不了一次“做东”。前两天,学自动化的小李刚刚找到一份工作,现在还是试用期,也没有多少收入,攒下的零花钱都花在了这个月请客上了。小李有些无奈地表示,“散伙饭”吃多了,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以至于现在一有人请他吃饭,他就犯怵。“其实就是面子上的事,我们全班最重要的散伙饭还没吃呢,除去到时候可能酒量有所见长之外,其他的状态估计都调动不起来了。”他说道。小李感觉自己现在已经出现了“散伙疲劳”,他认为不仅是钱的问题,在感情上的投入也真是有些招架不住。


(编辑:贺芳)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