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E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是乙烯工程的重要下游产品之一,用途广泛,消费增长迅速。1989年世界EO生产能力为895万吨/年,1992年为988万吨/年,1995年增加到1032万吨/年,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1420万吨/年。我国目前已建成投产的12套大型EO装置,总生产能力为87.5万吨/年,占全国总生产能力91.35%,到2000年EO生产能力将达到108万吨/年。 近年来世界EO用于乙二醇(EO)生产的比例逐年下降,用于开发生产精细化学品的比例有所上升。日本触媒化学公司50%的EO用来生产精细化学品。目前全世界只有65%EO用来生产乙二醇,35%用来生产精细化学品。我国EO主要用于生产乙二醇,占总消费的78%左右,作为其它的化工利用约占22%。我国高附加值、高技术的EO系列产品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就更大。 环氧乙烷精细化工利用的主要产品有:合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乙醇胺类、乙二醇醚类、聚醚多元醇(聚醚)、多胺类(包括哌嗪)、羟乙基纤维素、氯化胆碱和具有特殊功能的液体等。下面结合国外情况,对我国环氧乙烷开发精细化学产品及其市场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 合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催化剂
EO除了制造乙二醇之外,合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EO的最主要用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伯醇或仲醇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另一类是烷基酚类的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是一种重要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表面活性高。在低温的水中溶解性和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应用领域逐步扩大。最大的用途是配制家用和工业洗涤剂,其次可作为表面活性剂用于纺织、日化、石油开采和石油炼制工业中。在西方发达国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是EO非乙二醇应用的最大下游产品,美国1991年EO消费中的11.4%是用于制造表面活性,约占EO非乙二醇应用中的36.9%,西欧1992年用于乙氧基化合物的EO占EO总消费25.6%,占非乙二醇应用的42%,1992年日本用于乙氧基化合物的EO占EO总消费量的24.1%,占非乙二醇应用的53.7%。世界1995年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主要有AS、AEO(也称AE)和它的硫酸盐(AES)的总消费量为130万-150万吨。我国洗涤剂工业,1993年消费者EO2.4-2.5万吨,占EO总消费量的6.43%,占非乙二醇应用53.7%,这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差距就很大了。 另一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常温下是液体,性能稳定,能与其它表面活性剂或洗涤剂有很好的相溶性、浸湿性能和洗涤效果。1991年我国生产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约0.13万吨,消费EO600吨,占EO总消费量的0.17%,同年进口1.5万吨,近年生产能力达到0.7-0.8万吨/年。但总的来说,国内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后者,开发生产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二. 合成乙醇胺类
乙醇胺是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BA)的总称。乙醇胺用途非常广泛。在日用化学工业上,主要用作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原料,如烷醇酰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三乙醇胺盐及单乙醇胺盐等;在有机合成上,可用作有机溶剂吗啉的原料;作为气体净化剂,乙醇胺的用量也十分大;在制药工业上,乙醇胺可用作药品的原料或添加剂,如制哌嗪等;在纺织业上,可用作纤维的柔软剂、乳化剂、印染助剂等;另外乙醇胺在国防工业上可作火箭的除灰剂和燃料组分。 日前世界上乙醇胺生产能力约100万吨/年,其中美国占55%,西欧占29%,日本占9%。国外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而国内乙醇胺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能力小,产量约 为0.4万吨年。1993年我国市场总消费乙醇胺约2.3万吨,同年进口约为1.9万吨。到本世纪末,年需求量将达4万吨左右,而国内生产能力在"九五"期间将达到2万吨.
(编辑:韦唯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