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院校新闻 >> 正文

课本难出售只能当废纸卖 大学教材浪费严重
转自: 时间:2008年06月25日09:16

   《大学英语》、《大学生思想道德与修养》……近日来,大学校园的跳蚤市场中各色教材唱起主角,从公共课本到专业教材,从文学赏析到考研资料,各种图书应有尽有。其中部分书籍虽然价格便宜,保护完好,却少人问津,最后只落得个“1公斤1.8元”的废纸待遇。看着大学教材如此归宿,毕业生们深感可惜,却又找不到有效途径来避免教材浪费。

  “大一刚入学时,我们按照学校要求每人一次性交齐四年的书费,一共1000多块钱。四年过去了,我们发现其中许多课本尤其是公共课教材使用率较低,有的甚至是崭新的。打包带回家吧,不方便而且也不太实用,充当二手书卖给在校生吧,人家手里也有,根本不需要。”我市某高校毕业生小林告诉记者,如何处理这些教材成了一个难题。小林说,他的许多同学把教材称重后,打捆当成废纸卖,1公斤1.8元。

  我市某大学一位毕业生郁闷地告诉记者,他曾去学校附近的旧书社打听过,看他们是否回收二手教材。而经营者对图书的种类要求非常高,公共课教材基本不收,太专业的教材也只收几本,只对一些文学名著、词典等热销的书籍感兴趣。这位毕业生说,那天他抱了一大堆书,经过经营者的筛选只卖了6本。“这书那么重,再往回抱太费劲,我干脆把它们当成废纸卖给旁边废品回收站了。”

  一些受访毕业生表示,如今校园课本浪费现象的确比较严重。他们认为,把教材当废纸处理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和社会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存在问题。高校如果能在教材的选择、采购、分配以及最终处理上形成链条,健全教材使用机制,将会对建立节约型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编辑:贺芳)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