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阴经济社会走上了持续快速发展道路,从2003年起,县域经济连续5年名列全国第一。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9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江阴何以能取得如此突出业绩?6月15日,在该市召开的全市电力迎峰度夏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江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佩再次强调:“城市化发展离不开电,幸福江阴建设更离不开电,电力先行是人民的福祉”。
城乡同享优质电
电力,是江阴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就在10年前,该市的农村电网基本上沿袭着农灌用电网架,普遍存在着变压器能耗高,供电半径长、输电线径细,线损大,电压低。该市顾山镇有一个模范村,当年由于电压低,一到用电高峰,全村日光灯都“避峰”。农户家中的空调、电冰箱、洗衣机更是成了摆设。在该市的云亭镇发生过这样的故事,黄旦村有一户人家,当年儿子结婚买了一台洗衣机,因电压低长期没使用,最后竟然成了老鼠窝。由于电力资源缺乏,该市农民生活用电要定量供给,每人每月五千瓦时。有条件的农民和农村企业都想方设法向城区迁移。 1998年底启动实施的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给江阴电网尤其是农村电网发展带来了极佳的机遇。江阴市供电公司抢抓机遇,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全力投入建设与改造,至2003年,出色完成了总投资4.27亿元的一、二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在此基础上,该公司结合地区特点,把农村电网建设纳入地区电网整体规划之中,按照发展区、变更区、常态区细分农村电力市场,坚持把农村电网发展与地区主网架建设相协调,与新农村总体建设进程相协调。据统计,2006年启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至今,又累计完成农村电网建设投资4亿多元,改造农村进户线10万多户,有8个镇、57个村已经建成新农村电气化镇、村。其中,今年1-5月,该公司完成投资4033万元,建设改造配变331座,增加容量10.11万千伏安,改造进户线23000户,改造低压线路300千米。 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完善了江阴电网结构,增强电网输配电能力,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推动了城乡供电一体化进程。当年顾山镇模范村和云亭镇黄旦村,因电压低日光灯“避峰”、洗衣机、空调无法使用早已成为历史。据统计,2008年1-5月,江阴城区和农村的供电可靠率已相差无几,分别达到99.925%和 99.811%;城乡居民端电压合格率也相接近,分别为99.643%和99.341%。这些指标在全省售电量超过20亿千瓦时的县公司同业对标中名列前茅。
供电服务一体化
江阴市供电公司在推进城乡服务一体化上, 全面贯彻落实“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理念。除了给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供用电服务环境,在全市农村17个供电营业场所“统一国网公司文化标识,并实施供电服务标准、工作流程上墙、电价政策、收费标准上墙及 “无节假日”制度外,95598系统的供电抢修服务电话还与公安110联动,覆盖每个镇、村。2007年,该公司17个供电所,全部被评为江阴市文明单位,有15个所在当地镇开展的星级服务评比中荣获五星级、2个所被评为优秀供电所。城乡供电抢修服务先后荣获无锡市、江阴市优质服务品牌。 自2006年起,该公司每年要组织开展送电力下乡活动,指导富裕起来的农民安全用电、科学用电,把放心电送到千家万户。今年1-5月,该公司就通过电力下乡,向农村居民发放家庭安全用电小册子12000多本。每年在夏季高温来临前,要组织农电工挨家挨户帮助农户家中检测安全用电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还向村民赠送印有各供电所电工电话的“服务名片”——供电服务卡。 该公司还特别注重服务好农村重点客户,为他们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华西村是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该公司从华西通电时起,就为该村提供电优质服务,并在华西人心目留下良好形象,被老书记称之为“华西人的电保姆”。近年来,华西村以“一富带多富”的形式,将周边16个村纳入大华西共同发展。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533人扩大到现在的5万多人。为适应大华西发展,该公司超前提供电力咨询服务。2007年,协助华西村科学制定电网发展规划,并按照大华西发展需求,为华西村举办了两期电工培训班,组织现有变电站值班人员赴苏州电校进行仿真实习,进一步提高了华西村管电人员素质,有效保障使华西经济快速发展。 该市璜土镇,近年来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镇形成以葡萄种植为龙头特色农业。该公司一着不让抓好供电服务,提出葡萄种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今年4月,该镇为引导农民种植葡萄致富,开辟了优质葡萄千亩示范园,在璜土供电所特事特办,在葡萄园内机械化无法施工的情况下,硬是通过人拉肩扛,当月就在千亩葡萄园内架设井序有然的供电网络。江阴全面推进供电一体化,营造了电网规划同步、网架同强、管理同质、服务同优的供用电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跃马扬鞭,走在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上。
(编辑:银红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