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精英历程 >> 正文

程英才:当好“管家婆”
转自: 时间:2008年06月26日08:45

“护士长就是医疗队的‘管家婆’。”爽朗的程英才说。

513日晚8时,程英才得知自己成为抗震救灾医疗队的护士长。她一边积极准备随身行李,一边短信告知电力医院党委:我没有任何困难,我正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完成任务。14日清晨,程英才来到山东电力医院,积极投入到药品物资的准备之中。

到达灾区的第二天一大早,程英才就主动请战,要求跟随队长李晓峰、副队长赵刚到地震重灾区德阳绵竹。“路上,看到灾区房屋倒塌、道路破坏,真是惨不忍睹。在那里,灾民渴望得到救治的眼神和对医务人员的依赖令我终生难忘,看着那么多伤员,睡觉都合不上眼睛,可我也只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程英才告诉记者。

映秀湾电厂位于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人员伤亡严重,小区居民情绪波动很大,精神近乎崩溃,慢性病复发也较多,救治任务相当繁重。尤其最初的几天,队员们根本没时间吃饭,往往需要工作到凌晨。面对众多亲朋好友的问候关心,程英才的回复短信只有一个或两个字:“知”或者“放心”,就是519日给丈夫的短信也只有10个字:“艰苦,忙累,觉少,平安,放心。”程英才的时间都给了伤病员和医疗队员。在灾区的17个日日夜夜里,程英才带领护士们开展了外伤处理、输液治疗、心理疏导等多项医疗救治工作,她一遍又一遍给灾区群众讲解防病知识,教给他们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和帐篷消毒的注意事项,每晚向电力医院汇报工作,同时还照顾医疗队员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情绪。

518日,程英才将之称为“一生最难忘的日子”。零点以后,没有病人来应诊了,医疗队员们才得以休息。这天是程英才和医疗队员赵刚、王臻波、黄雪莲四个人值班。这个风雨交加、余震强烈的夜晚,在经历了冒雨收拾物资、换帐篷的“风波”之后,四个人挤在了一个帐篷里。

程英才只是静静地躺着,看着刚刚平静下来的黄雪莲,不敢和她有任何的肢体接触。“由于超负荷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雪莲就忍不住哭了。但是她刚平静下来的时候是心理最脆弱的时候,我哪怕是安抚性的拍拍她,她也会再次哭起来。”一夜,程英才就这样静静地守护着黄雪莲。

早上8点半,医疗队员们已经忙了好几个小时。程英才注意到队员张秀英只是埋头工作,神情不太高兴。等最忙的时候过去,程英才将张秀英拉到一边询问原因。张秀英却一下扑在她的怀里哭了:“护士长,我们不能再分开了。以后再有余震和风雨,我们都要在一起,不分开!”

“照顾好每一位队员是我出发时向院党委的保证。作为一名党员,作为医疗队的护士长,我觉得自己的责任非常重大,我有责任照顾他们,不只生活上,还有心理上。我当时就想,我要把我的队员都带回去,一个不落的带回去。”程英才告诉记者。

刚开展工作的两三天,程英才没日没夜地救治伤病员,总共睡了七八个小时,但她总是抽出时间帮助其他队员洗衣服,及时发放食品、生活用品。当看到队员吃不下饭时,她选一些能够刺激食欲的食品分给大家,给他们送上一杯热水;在工作间隙,她主动活跃气氛、增添一些生活的幽默来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被“管家婆”打理得井井有条。

无论走到哪儿,程英才总是背着个小包。很多人都不知道,里面装的除了医疗队的钱之外,还有几盒吗啡和杜冷丁。麻醉药品属于上锁管理的药品,对管理要求极严,为保证药品安全,程英才便整日将它带在身上。

对于药品管理,程英才很是上心。当护士问还有没有某种药时,她总是回答:“有,我来给你找。”她说:“护士找不到的,护士长都得找到。保证药品供应,这是责任。”“管家婆”会算账,医疗队带去的药品、器械,她亲自动手码放整齐,种类、数量一一登记在册,哪些药品存量不足,需要及时联系进药,哪些药品有盈余,需要及时协调到其他医疗点,她都做到心中有数,而这些工作都是在深夜完成照顾病人的任务后进行的。

“我身体素质好,业务经验丰富,对灾区情况比较熟悉,对灾区人民有一份牵挂。山东对口支援北川重建,如果需要,我愿再赴前线。”程英才坚定地说。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