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文化 >> 正文

"我们相信未来"——抗震救灾大型图片展走进校园
转自: 时间:2008年06月26日09:02

    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史竞男、吴晶)“为国家遭遇的灾难,我感到痛心,但也同时看到一种可贵精神的存在,那就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看着一幅幅再现抗震救灾现场的新闻图片,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鲍青这样对记者说。

    45天前,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全国陷入哀痛……今天,由教育部、新华社主办的“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2008中国抗震救灾大型新闻图片展”在北京大学举行,让鲍青和他的同学们再次深入地了解了抗震救灾的进行过程。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内,展示着300多张新闻图片。法学院研究生李锐说:“照片展示了更多的细节,非常震撼,让我更加了解了这场地震的灾难性和受灾群众的痛苦。”

    在中央领导同志深入灾区一线指导救援的一组照片中,领导人焦虑的目光和受伤孩子难过的泪水,让李锐感动不已。他说,通过镜头的捕捉,看到了他们情真意切。 物理学院博士生包魁和赵璐冰一边看着照片,一边热烈地讨论着。包魁说,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反应迅速、组织有力,值得称赞。特别是领导人赶赴最危险的地方,和受灾群众在一起,他们的表现令人感佩。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说,抗震救灾中展现出来的奉献精神、英雄气概和协作精神正在感动、激励、鼓舞着高校师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巨大精神财富。 赵璐冰说,北大师生都参加到捐款捐物的行动中,一些家境并不富裕的同学把自己的奖学金悉数捐出,有的捐款数额超过1万元。不少同学排队献血,因为献血不能吃东西、等候时间过长差点晕倒。

    “参加捐款的那一刻,我感到热血沸腾,为祖国感到非常自豪。”她说。

    过去一个多月来,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深深感受着整个校园的爱心氛围。他说,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和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发动广大师生,竭诚尽智,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支援。

    英语系本科生冯时说,他所在的班级刚刚获得北大优秀班级最高奖,同学们集体决定要把获得的1000元奖金捐给灾区。

    看到很多“80后”甚至“90后”到灾区担任志愿者,冯时也为他们感到骄傲。他说,无论是投入抗震救灾,还是踊跃奉献爱心,我们的同龄人在这场地震面前都很坚强勇敢。

    李卫红说,青年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着成长与成熟、书写着责任与担当,传递着爱心与希望,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忧患意识,看到了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的责任感、使命感,看到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 一张照片记录了四川省青川县最大的“帐篷学校”开学的场景:8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脸上露出开心的微笑。法学院学生林荟也在对着照片微笑:“我们相信未来。”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