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学子园地 >> 正文

高校教师"误人子弟"14条标准引争议 老师担忧
转自: 时间:2008年07月14日10:25

   老师担忧学生欢迎

    对于“误人子弟”14条评判标准,中南分校不少教师感到压力很大。文法学院的张老师说:“自己‘犯规’的概率虽然很低,但仍觉得处罚过于严厉。”部分老教师则担心,讲了一辈子课,最后若“误人子弟”,将颜面尽失。

    武汉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教育评价学专家王碧云表示,“误人子弟”14条评判标准和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很相似,用于大学教师身上,并不十分合理。

    与教师的担心相反,大学生们对此表示欢迎:“自己交费上学,应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非常好,要让老师知道,铁饭碗也是会砸的,要好好对待学生。”

    学生家长刘女士很支持学校的规定:“这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现在的孩子本来就很自我,老师再放松一点,肯定管不住学生。要严管学生就必须首先约束老师。”学生家长李炜也表示,如果没有制度制约,仅仅寄希望于教师自觉是不行的,很可能耽误学生学业。

  “误人子弟”直接与考核挂钩

    “‘误人子弟’14条评判标准让不少老师感到压力大的原因,是它直接与考核挂钩,将来不仅会关系到收入和面子问题,甚至还关系到最终的去留,这是很多教师产生压力的根本。”中南分校一名老师坦言。

    中南分校副校长吴开胜介绍:每一条评判标准都经过了教研室、院系、教学管理部门的认真讨论,历时一年,也是教师们广泛讨论的结果。

    “‘误人子弟’14条评判标准出台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关注并不奇怪。”吴开胜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社会都担心高校教学质量会下滑。为此,教育部也启动了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而“误人子弟”这个词听起来又很尖锐,引发公众强烈关注也就在所难免。

   呼吁出台教师职业道德评判标准

    常言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一个混饭吃的教师,可能耽误学生一辈子。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同学说,“误人子弟”14条评判标准反映的很多问题都是现在很多高校教学的真实写照。如果按此评判,估计有人就要“下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肖翠祥副研究员表示,与西方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管理和道德要求略显不足。在很多高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全取决于其个人的职业道德,这样的现状看似符合高校的某些特征,但实际上并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据了解,尽管教育部编写有《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却均没有像“误人子弟”14条评判标准这样作出如此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吴开胜认为,不论是对高校,还是对中小学校的教师而言,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要求出台一个相对明确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

    (据新华社)

    讽刺挖苦学生、上课照本宣科、整堂课以放录像代替教学、批改作业写一个“阅”字了事等,任课教师凡涉及任何一条,均会被认为“误人子弟”,期末考核降一档,两次降两档,出现三次“一票否决”,调离教学岗位或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前不久出台的教师“误人子弟”14条评判标准,连日来引发了社会关注。这样的标准太“幼稚”,还是对教师职业最基本的要求?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