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的工资倍增计划近日来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在物价频频上涨之际,广东搞出这么一个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的涨工资计划,公众颇感欢欣鼓舞。乃至“非南粤人士”纷纷建言要尽快向全国推广,以便用给职工涨工资的手段,尽快实现国富民也富的美好愿景。
然而愿景毕竟还只是愿景,这一宏伟计划到底能给多少人带来实惠,到底能给哪些人带来实惠,还很难说。这不工资倍增计划前脚刚落地,其他机构还没咋反应,广州公务员人均涨薪1500元的新闻已经见诸报端。因此,对于广大公众来说,“职工工资倍增计划”能不能“倍增”到自己,还有必要分析一下。
首先应该说道说道的,是“职工”二字。不少人一直有一个误解,以为有关部门发布的职工工资数据反映的是所有社会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其实一般统计意义上的职工只包括大型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城镇在岗正式职工。至于占就业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个体户和大量中小企业的员工,并不在此“职工”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很可能这个工资倍增计划与他们无关。其实即便政府有意让这部分人增加工资,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毕竟连国企都已经“政企分开”,有关部门总不能给私企老板们下红头文件吧?而对于肯定能倍增到的那些财政供养人员,按照去年中国劳动学会公布的数字,其工资已经连续四年年均增长12%以上,即便是有几个地方增幅略低,对于财大气粗的地方政府来说,增加几个百分点也是小菜一碟。
其次,就那些能够倍增到的人口来说,其内部收入差距之高,使得平均职工工资这一指标能反应多少真实性也很难说。像石油、电信、烟草等行业凭借垄断地位,其员工收入一路突飞猛进,全社会都在为他们的高工资买单。同时,在同一企业内部,垄断企业老总们动辄上千万的年薪和员工薪酬相比也差距过大。
目前,我国工资收入只占GDP的百分之十几,这个比例和许多国家相比是低的。因此,我国绝对有必要提高工资在GDP中的比重,但提高工资不能只给一部分收入本来就相对较高的人吃偏食、开小灶,而要考虑如何做到全民共享,尤其是要创造条件让数以亿计的广大中低收入者尽快提高收入——坦率地说,只有这部分人的工资涨上来,国富民穷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