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G《七分之一》2008年7月27日播出:“热点调查:温州制造之困”。以下为节目内容。
片花1
众多中小企业 遭遇停产危机
眼镜厂企业主 叶剑波: 0544有苦无处说 没办法 我们现在走一步算一步
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副会长 黄发静:70%的(打火机)企业要么关闭 要么倒闭 要么转产
面对市场萎缩 究竟如何应对
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副会长 黄发静: 1500 能够生存就为王了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 周德文: 0450我认为我们的经济已经开始出现一种滑坡的迹象
温州制造、中国制造 从哪里突围
稍后本周《1|7》播出——《温州制造业之困》
正文:
实况:
3655周会长在吗 我们是上海电视台的。
解说:
最近,网络上关于"温州20%中小企业倒闭"的说法,传得沸沸扬扬。而最初提出的这种说法的,就是周德文,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的会长
0028温州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关闭的状态 这个论点是您提出来的吗?
3728我是当事人 我最清楚 当时是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到温州来采访 也就在我这个办公室 3806我当时就讲了 温州有20%的中小型企业处于停工半停工的状况
解说:
周德文说,当时接受采访时,他表达了对温州制造业的担忧。根据中小企业促进会的调查,温州30万家企业中,有6万家已经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采访: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 周德文:0240这是一种生存的危机0450我认为我们的经济已经开始出现一种滑坡的迹象 今年三月份以来 我认为这种迹象开始比较严重 迹象越来越明显
解说:
上世纪末,温州制造的迅速崛起,曾经被当作中国制造的缩影和代表。这个浙南小城,生产了全国20%的鞋、60%的剃须刀、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产品远销海外市场。(作图)温州的制造业,绝大部分都是私营的中小企业。他们如今的状况,真的象周德文所说的那样吗?为此,记者来到了温州专业市场和工业区,进行了现场调查。
实况:
1008现在生意好做吗 难做 难做在哪里 没有客户
0845店里的生意怎么样 生意不好 进货 客户都有问题 都不好 利润还好吗 没有 哪里有利润
解说:
这个经营外贸机械配件的市场,曾经是温州最为红火的市场之一,而现在,这里大部分的商户都生意清淡。一家为商户服务的货物托运部里,工人们正在闲散地打着扑克。
实况:
1250生意什么时候不好的 今年开年没有多久 开年一个多月 生意就淡了
(行车或寻访实况三五秒)
解说:
在几个工业区,记者看到不少工厂已经关门歇业。在眼镜制造业集中的新桥工业区,这家眼镜厂的车间里也是一片寂静。
实况: ( 眼镜厂企业主叶剑青和记者在车间)什么时候停工的? 6月份 一直到现在有一个多月了 后面的订单还拿得到吗 低档的很少拿到 几乎是拿不到了
解说:
老板叶剑青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温州一直是全世界中低档眼镜的主要生产地,这家眼镜厂,就是当时他和妹妹一起创办的,以前最红火的时候,每年有几十万的利润。
采访:
眼镜厂企业主 叶剑波:0350 截然不同 天壤之别了 以前天天加班去 赶货
解说:
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刚好两个外国客商来厂里看货,叶剑青介绍,这是他花费近十万元,到好几个展销会上租摊位,打广告,才拉来的客户。然而谈下来,情况却并不乐观。
采访:
眼镜厂企业主 叶剑青:4250像我的客人 就跟我说 你们价格太高了 我把订单下到越南了。
解说:
产品价格高,性价比降低,因而拉不到订单,是目前温州企业大批关门停产的关键原因。值得关注的是,低成本、低价格,曾经一直是温州制造的外贸商品的竞争优势所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种优势突然转变成了一场危机呢?
采访:
眼镜厂企业主 叶剑波:0730旁边同行 20%肯定关门了 还有30%在苟且偷生 跟我们一样 先熬着 看看下半年会不会好一点
(双视窗转场)
解说:
在一家外贸鞋厂的流水线上,青年技工鲁飞正在检查成品的质量,作为班组长,他现在的月工资是3000块钱。而6年前,他刚到温州打工的时候,月工资只有450块。
采访:
鞋厂技工 鲁飞:4035 450块钱一个月 ,住宿可以在厂里面住,吃饭一般都是员工自己来解决
解说:
鲁飞告诉记者,尽管现在工资是6年前的6倍多,但其实工人间的竞争却是几年前更激烈。
采访:
鞋厂技工 鲁飞:4547那时候招工都是排队的,在经理那里,一排一排的,一排都是四五十米,排几排过去。
解说:
如今,温州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低成本的劳动力市场已经不复存在,鲁飞所在工厂的老板诸建平,对此深有感触
采访:
制鞋业企业主 诸建平:3418 2005年的时候 还是我们挑工人的 不是工人挑我们的 现在倒过来了 是工人选老板 选工厂
解说:
据了解,现在在温州的鞋厂里,普通工人的工资是1500元左右,班组长在3000元左右,负责产品质量控制的技师,工资要8000元左右,而个别制鞋大师傅的工资,已经高达3万元(工资分布图板)。尽管工资比以往提高了很多,工人却反而越来越难找了。
采访:
鞋厂青年技工 鲁飞:2025 80后90后 没有吃过苦 感觉到鞋厂来 特别累 我要找个轻松一点的工作 比如到外面酒店里面去做 做个传菜的 一个月也有一千多块钱/到这里来做鞋也是一千多块钱 所以还是愿意做轻松一点的。
解说:
和服务业相比,制造业的工作环境比较差,工资收入也没有竞争优势,因此,工人流失严重,制造业不得不持续加提高工资待遇,导致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在叶剑波的眼镜厂,虽然已经停工了,他还是不敢辞退工人,100多个员工每月1000多元的保底工资还在照发。
采访:
眼镜厂企业主 叶剑波:0200温州现在的行情,招人很难招,为了保证我们有订单的时候马上去做,我们现在尽量去挽留这批员工。
解说:
如果一旦恢复生产,外贸订单对时间的要求很紧,这种停产还要养着工人的无奈之举在当下的温州不在少数。记者在一个个工业区看到,很多工厂开工不足,工人闲着没事干,工厂门口却仍然打着醒目的招工广告,即使对新进的员工也都承诺有保底工资。
采访:
眼镜厂老板 叶剑波:0300心里很焦急啊 0544有苦无处说 没办法 我们现在走一步算一步
加油站 串场:
今年6月底,随着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再一次调整,在温州 93号汽油已经涨到了六块钱,这个价格比2003年翻了一倍,这五年多来,不仅国际能源价格一路上涨,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的成本也不断上升,这就给像温州这样以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地区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行进调查实况)
实况:(打火机厂原料仓库)
2608这是锌合金 打火机的主要原料,这个原来是8700块钱一吨 最高涨到3万多 涨了3倍多 这个是铜 铜过去的价格是2万5 最高的时候差不多涨到7万
解说:
黄发静,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副会长,自己经营着温州最大的一家金属外壳打火机厂。从2005年开始,国际金属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这让他苦不堪言。
采访:
黄发静:1258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已经是微利保本的状况 1500以前都讲办企业是胜者为王 我现在的观点是能够生存就为王了
解说:
温州打火机行业在前几年的鼎盛时期,几乎包揽了全球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的生产,然而这半年来,打火机行业的境况却每况愈下。
采访:
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副会长 黄发静:1100我们整个打火机行业会员企业300家左右 6月26号 我们开了一个年会 我们请到的会员不到70家 这说明什么 说明70%的企业要么关闭 要么倒闭 要么转产。
片花2
危机重重 "温州制造"症结何在
制鞋业企业主 诸建平:2447作为一个企业的发展 没有自己的核心主动权
面对困境 "温州制造"如何突围
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副会长 黄发静: 3003我们一些商业的传统观念 是不是应该改一下 价廉物美是不是好事
正文:
实况:5100 停工的半停工的企业 1009家 倒闭的企业 250家 停工率6.5% 倒闭率1.6% 半停工率8.1%
解说:
对于温州制造的现状,温州市政府也倍感压力。经贸委副主任周新波向我们出示了7月份最新一次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停工半停工和倒闭的企业达到总数的8.1%,在打火机、制鞋业等传统产业,这个比例还要高。
采访:
温州市副市长 孟建新:0452成本上升的压力 出口(订单减少)的压力 银根抽紧的压力 一下子就集中在传统行业里面的中小企业 它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 温州的产业结构又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的
解说:
目前面临困难最大的,正是当初温州制造业中最辉煌的日用消费品行业。
采访:
温州市副市长 孟建新:2350最早起步我们都是靠日用消费品起步 鞋 服装 之类的 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类行业 所需要的资本少 技术门槛低 直接面对市场 温州人推销能力强 那时候选择这些最容易进入的行业 今后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要完全依靠这些老的行业 势必难以有较快的发展
实况:
1802 这个(打火机)最便宜了 出口价大概不到一块美金 几毛美金 利润几毛钱(人民币) 这么低的利润为什么还要做 维持生计嘛……
解说:
在打火机厂的产品展示厅里,黄发静告诉记者,他们现在生产的几百种打火机,大部分是替国外厂商贴牌代工生产的,由于自己没有品牌没有销售网络,也就没有定价权,利润空间十分被动地被不断压缩。
采访:
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副会长 黄发静:3120太便宜了 东西太多 有的几乎是在卖原材料 在我们现在原材料能源那么紧张的大环境下3003我们也反思 我们产品的价格 我们一些商业的传统观念 是不是应该改一下 价廉物美是不是好事
解说: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简单的低价竞争,外贸代工的制造业经营模式,使得温州制造在现代的企业竞争中,已经失去优势。
采访:
制鞋业企业主 诸建平:2447价格老外说了算 你不做人家做 品质他说了算 原材料选择他说了算 作为一个企业的发展 没有自己的核心主动权
解说:
诸建平的外贸鞋厂和很多同行一样,尽管利润很低,却还在苦苦支撑。面对鞋厂的现状,诸建平也在寻找新的出路。 (特技转换)
(进入厂区的实况一点)
解说:
这就是诸建平6月份刚刚投产的新工厂,环境的洁净程度不亚于外科手术室,这里生产的是节能的LED面光源照明产品。虽然工人数量不到鞋厂的十分之一,但新工厂创造的产值却是鞋厂的十几倍。
采访:
制鞋业企业主 诸建平:4525 我一百个工人 两万平方场地 简单来估算一年做(产值)5个亿是很轻松的 .我鞋厂要做五个亿的话 规模最少要五十亩地 十几万平方米 工人最少也要两三千人。
解说:
早在两年前,诸建平就开始筹备这个工厂,他聘请了海归的专业研发团队,前后申请了30多项国家专利,拥有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诸建平走出了转型的第一步。
串场: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率先打破束缚,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这也催生温州制造这样一个经济奇迹,30年后的今天,温州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现在的温州市政府又将如何来应对呢
采访:
温州市副市长 孟建新:0540逼使你尽快地调整 要实现产业升级,要通过技术创新 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提高竞争力 没有竞争力的企业 附加值很低 能耗高 必然会在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中,淘汰出局
解说:
目前温州市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对企业的扶植措施,使用税收、信贷等杠杆,鼓励制造企业改变粗放的增长方式,走自主创新的转型之路,但是这半年多来,企业停产、转产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市场份额的流失,也让政府感到忧心忡忡。
采访:
温州市副市长 孟建新:2955我们四月份 就业人数减少0.4% 到六月份减少2% 这个速度还是很快的 这也要体现有保有压 不能把还有市场的 今后还有前景的 这些企业压得太厉害 如果我们失去国际上的市场 这种市场是几十年打拼下来很不容易 我们能培育起来的 要重新拿回来是很不容易的
解说:
如何引导企业转型,控制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骤和力度,成了发展温州经济的当务之急。作为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温州制造业的转型,已经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今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考察了温州的制造业,要求对遇到困难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能简单地关停并转,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创造自己的品牌。
现场:
采访:
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副会长 黄发静:2020这次李(克强)副总理 到我们公司看 绝大部分产品都是oem(代工)产品 他也非常希望我们有真正自主品牌的产品 2046销售渠道 定价 包括知识产权都是你自己的 这个叫真正的自主品牌产品,李(克强)副总理开玩笑说 哪天你真正有自主品牌的产品 我再来看你 这句话我深受震动 我觉得这条路我们应该走下去
解说: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2007年我国的外贸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率已经接近70% ,在进口的能源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的同时,大部分出口商品,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产品,因此包括温州制造在内的"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必须向"中国创造"转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加主动地占领市场。
采访:温州市副市长 孟建新:
(大意) 走出困境 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至少要几年时间
采访: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 周德文:4510就像自然界的规律一样 冬天过去了 肯定是春天 现在遇到的困难也是暂时的局部的 只要引起了中央的重视 各级政府的重视 企业自身的努力 我对温州经济的前景还是乐观的
(尾声:各个人物的画面定格 解说加字幕)
解说:
眼镜厂企业主 叶剑波和叶剑青 正在争取一笔中高档眼镜的小订单
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副会长 黄发静: 正在谋划打火机自主品牌 准备打入欧洲市场
制鞋业企业主 诸建平的LED 照明工厂接到了4000万的订单 正在加班生产
制鞋厂的工人 鲁飞 希望自己在今年能够晋升到产品质量主管 拿到更高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