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 摩托车 电动车
——改革开放30年农电上的变化
本网通讯员 赵建业 宋东升 李芳报道
贺广西是安徽省亳州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淝河供电所的一名安全员,1978年4月起,他开始干农电工。问他近30年间农电上的变化,他有感而发:最大的变化就是从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讲起,因为他的工作量比较大,这些交通工具可立了大功。
自行车
他刚上班不久,被安排到当时的亳州供电站油河农电站。他和电工王学俭、罗来福等4人负责双沟区(就是现在双沟的一大部分、淝河镇)的线路维护、安装、巡线、抄表、收费等,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抄表、收费。全区只有集上用一台公用变压器(180千伏安)。当时,该台区供电用户达到211户,当时生活照明0.205元/千瓦时,每月平均用电2000来度,他每月工资只有35块钱。当时人手头也急,加上用户交费意识差,为了2块、3块钱的电费,他要跑个两、三趟。78年9月,他卖掉家里的一头大肥猪加上4个月的工资,他花了240元钱才买起了一辆“长征”自行车。当时他就图一个字:快。那时,线路的安全性不能保障,一碰到刮风、黄球鞋下雨,线路经常会跳闸、接地。一年下来,自行车的内、外带要换两、三次,要穿破2双黄球鞋。
1988年7月,双沟集上的一个姓张的用户,老家在附近的古城集,他赁房子在双沟集上干饭店, 19日傍晚,贺广西来到张家收电费,已是人去房空,经打听才知: 10月19日傍晚,因生意亏本,张卷起铺盖偷偷地跑掉了。他问清了张的家准确位置后,便一人骑车直奔古城集。当时,正值年轻、一身是胆的他硬是摸了19公里的黑路.到了21点多,经打听他才摸到了张家,当他把电费单子递给张时,张面带惭愧:“真没想到你为几个电费,能跑到这么远来催,电费一个子也不少你的。张被感动了,二话没说就缴清了65块钱的电费。在回家的路上,已是夜里11多时,他走到双沟镇小尹庄时当时天黑,加上路两边堆的满是棒子(玉米),“唰”的一下,他的车子被迎面的自行车撞了一下。他猛一哆嗦,差点被撞倒,他赶紧摸了摸自行车后面的工具包,包上的拉锁没开,说明当时至少包里装的钱没动,他这才就放心走了。
因为当时收费忙,两天没顾得回家。当他刚进家,他的妻子李彩霞眼都哭红了,噘着嘴一个劲埋怨:你还要这个家吗?这个一岁多的血饼饼(指他的小女儿贺盼盼)脸焦黄,已半天没吃东西了。他赶紧带着小孩直奔3公里外的任小庙诊所。医生神色凝重:这小孩得的是急性痢疾,现在她属于严重脱水。要是不瞧,她就撑不到天明非要丢了。直到现在,彩霞一提起这事就泪流满面。广西强调:这车子不光帮俺催收电费没少出力,还捡回了闺女的一条小命。要没这车子,说不定俺就不回家了。家里离所6公里。那时又没通电话。再说,当时正处于农忙季节,彩霞没法张嘴请人帮忙。他掰着手与笔者算了一笔账:从78年到96这共收电费98134块,并做到上面下边两清。巡视高压线路115343公里,处理故障113次。
摩托车
随着农村电气化的普及,亳州市农村基本每家每户都用上了电。老贺管的户数越来越多了,他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他骑自行车也忙不过来了,因此,他的“长征”光荣下岗了。1996年7月,他和彩霞商议:花5100钱买了一辆“富士达”摩托,这下他管电不更方便、快捷了吗?1999年4月,因工作需要调往淝河供电所任安全员。
2005年农历除夕18:41,桑保红老板带着哭腔打电话求救,他们火速赶到现场。谯城区淝河镇心城轧花厂,因天气冷导致该厂食堂水泵受冻,引起电机过热,导致闸刀下口直冒火花。由于食堂离仓库较近,并且仓库里存放有大量棉花,情况十分危急。厂里的电工孙师傅已经回利辛老家了。当时,正好贺广西与李超栋值班。他们迅速拉掉闸刀,等电机正常工作后,然后仔细巡视了高、低压一遍他们才放心走开。截止到2007年10月9日,他的摩托车已行驶101617公里,监护现场施工198次,为用户处理故障321次,确保淝河所安全运行3332天。老贺常说:有了这玩意,咱说到很快到那。
电动车
2007年10月10日,他同当地许多百姓一样,又添了一辆电动车。2007年下半年,谯城区淝河镇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各村修通了水泥路。不光电比汽油便宜得多,还比摩托环保。现在,整天都不缺电,随时都可充电。由于电动车最高速度只有40公里,比摩托安全得多。贺广西感慨:与过去干活一样多,以前,每月烧油需花100块钱,而现在只需20多块钱的电费。况且,听说汽油今后还要涨价。
今年4月7日下午17:25,淝河所值班电话骤然响起:中南村有一个村民在耕地时不慎剐了地埋线。他和电工张得志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结果,地埋线有所松动,他们在做好安全措施后,一起处理好。事后,他开玩笑说:经过半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电动车并不比摩托差啊。如果不行,我就再换成摩托。
我不解问他:你用所里有车,用所里车不更方便?他爽快回答:现在所里费用紧张,虽然是公家里钱,能省下来一分就省一分呗,把钱花到刀刃上,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