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企业之窗 >> 企业新闻 >> 正文

三明供电职工守护北京奥运不眠夜
转自: 时间:2008年08月15日08:46

    本网讯  通讯员 张玉生  报道  “奥运会开幕那天我们在远离“鸟巢”的输电铁塔下站岗,守护北京不眠夜,感到很自豪。”8月12日21时,笔者拨通福建省三明电业局赴京保供电队员李春的手机,问起奥运会开幕式当晚三明电业职工守护奥运开幕的情景时,话筒那端传来了李春兴奋的声音。
    李春告诉笔者,举世瞩目的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的那个晚上,三明电业局赴京支援保奥运供电的队员们都坚守在奥运保电一线,光荣地履行着神圣的历史使命。
    据了解,为确保奥运安全可靠供电,确保实现平安奥运的目标,三明电业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福建省电力公司部署,从三明供电系统精心挑选了31名输电线路的技术骨干赴京支援奥运保电,他们中有13名共产党员,其余是入党积极分子,需赴京工作至残奥会结束才返回,近70天。在赴京前,三明电业局组织他们进行理论知识、文明礼仪的学习,并在该局培训基地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以更好地保障北京奥运会现场供电。
    7月15日,三明电业局保电队员到达北京。为提高大家的心理调适能力,从16日开始,福建公司奥运供电保障驻京指挥部组织大家进行生产安全心理培训辅导和其它业务知识的培训、考试。随后,在北京输电公司人员的引导下,他们对线路现场进行细致的普查摸底。
    7月23日,三明电业局保电队员正式上岗履职保电。该局的31名输电线路人员组成驻京指挥部第七支队,共编成4个班,白班12人, 2人一组,工作时间为7:00至19:00;夜班分三班,每班6人,实行“三班两倒”,夜班线路24小时动态巡视,在京队员每人每天值守12小时。
     这次福建电力公司共派出300多人赴京保供电,他们负责保供电的地区纵深约80公里,线路长度200余公里。三明电业局负责北京城乡结合部附近至二环14余公里输电线路和79基杆塔的巡视保护任务。
    望远镜、照相机、雨伞、打狗棒……这些仪器设备是巡线人员必带的,重约10多公斤,他们每天背着它步行巡视。巡线人员每到一座塔要照6张照片:塔号牌、塔基、塔头、铁塔全貌、大号侧走廊、小号侧走廊。还好,这些在普查摸底时就已拍照、记录在案,上岗后巡查时的拍照可以省略一些项目。但如果发现新的缺陷,他们还要把塔号、缺陷点拍摄下来,并认真做好巡视记录表上报。需巡查核实的内容还真不少,他们每天在《奥运电力保障输电线路巡视记录表》记录的内容就多达5大项30条之多。
    刚开始巡视时,他们都是步行巡视,每天他们每人穿行于直线距离约3公里的塔与塔间,一天约6趟往返,行程超过40公里。那段时间,北京的天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地上像蒸笼一样,让人极不适应,巡线人员巡视几圈下来,身上粘粘的、滑滑的,很难受,喝下去的水也全都变成汗水蒸发了,不少人脚上磨起了水泡。这样巡视10多天后,个别班组自费买了自行车来代步,一下子减轻了劳动强度。福建驻京保供电指挥部觉的这办法好,统一给各队配了自行车,这样大家觉得巡视轻松了不少,巡查线路的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只是不少居民养了狗,巡护线时要小心提防遭狗袭击。立秋时节,秋高气爽,不少居民在输电线路沿线展放风筝,为防止风筝缠绕高压线引发停电,大家及时劝阻。
    李春告诉笔者,上白班在高温下辛苦一些很快就适应了,可有些晚上没上过倒班的队友就感到累了,特别是凌晨2时至3时,特别想睡;这边夜间的周边环境比较昏暗,再加上是平原地形,打着手电筒经过农田、菜地等,看起来到处似乎都差不多,起初巡视会迷路;并且这里的蚊子特别凶,脸上、脚上、胳膊上经常被蚊子叮起很多大红疙瘩,奇痒难忍,大家只好涂抹“风油精”、“蚊不叮”药物,防止蚊虫叮咬;由于北京白天黑夜温差大,白天空气干燥,半夜露水较大,夜晚在野外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病,三明电业局的队伍身体状况还可以,只有个别队友水土不服,请假休息两天又上岗了,其它局来的保电队伍也有个别队员因中暑或生病住院。
    指挥部制定了保电人员在京期间的相关规定,队员们外出需请假,晚上9时必须返回驻地。这里的业余文体生活比较丰富,指挥部不仅组织大家学习,还举办篮球联赛等,每天还可以跟家里通电话。赴京保供电人员谢文海说,最开心的就是与妻子通电话,询问出生还不满两个月的儿子的近况,向家中父母报平安,和妻子说说悄悄话,这时感到特别欣慰,也特别想家。
    来京城巡线近一个月了,队员们已适应这里的环境,巡视也感觉不累了,跟周围的不少居民也混了个脸熟,彼此见面都会打招呼。巡护队员还与当地的联防队、保安队、志愿者、城管队等组成缜密的群众护电网,24 小时轮巡,群策群力确保奥运期间供电万无一失。
    “奥运开幕当天我们虽然不能进入‘鸟巢’,但在杆塔下守护也可以感受到开幕的精彩,我们能为北京奥运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是我一生中值得永远纪念的自豪,哪怕再苦再累都值!”李春对笔者说。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