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院校新闻 >> 正文

努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 湖北资教生五成留下来
转自: 时间:2008年08月06日09:02

“一定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


湖北资教生五成留了下来

 


  7月15日,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和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奥运火炬手、已参加3年资教工作的陈敬道(左三)与新参加资教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交流资教体会。自2004年起,湖北省共选派了6107名大学毕业生到78个县市的1200多所乡镇学校任教。杨宏斌 摄

  本报讯(记者 程墨 实习生 罗曼)“农村生活虽然清贫,但我付出爱,也得到了爱。我会倾我所学、尽我所能、继续扎根在农村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上,传授知识、传播文明、播种希望!”3年前大学毕业,带着养父到农村资教的陈敬道,今年已经圆满完成了资教任务,近日在湖北省优秀资教生表彰大会上,她表示将继续留在仙桃市农村教书。

  据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安丽介绍,该省首届306名资教生,有189人在服务期满后留在基层;第二届1029名资教生中,有501名选择继续留在基层。两届服务期满的资教生,“留下来”的占了51.7%,究竟是什么让众多大学生选择扎根农村?

  作为鄂西北山区房县军店镇第二中学唯一的音乐专业本科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的潘美娜留下来的理由很简单:“我带的那一批高二学生,有一些想学音乐专业,有一些想学播音主持专业,如果我离开的话,他们可能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了,为了这些学生,多留几年也没什么。”3年来,潘美娜共辅导43名农村学子顺利通过艺术高考,她本人也被县政府授予“优秀资教生”称号。

  “去年我带的是初中二年级,我承诺过把学生带到毕业。我教学生的时候曾对他们讲,做人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讲诚信。我想我应该首先做到,我不希望在学生面前食言。”王艳梅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武汉市,到阳新县黄颡口中学资教3年,最初的热情都转化成了最朴实的感动,她与农村再也不能割舍。

  一批又一批的资教生为该省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落后的农村教育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据了解,在6107名资教生中,有3100余人次获得校级以上表彰奖励,175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2人获得全国表彰;580人次获得了县以上优秀教师、人民满意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800余人担任了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560余人次在各级教学教研竞赛中获奖。

 

  日前,湖北省投身“农村教师资教行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出征前接受了“资教”培训。2008年湖北省“农村教师资教行动计划”共招募了2800名大学应届毕业生,他们将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3年,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作贡献。

  他们中间还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如在神农架资教的范献龙,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他还走进中南海,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带着养父到仙桃资教的陈敬道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06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在丹江口资教的熊婷婷获得“湖北省十大女杰提名奖”和“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监利县资教生群体深得当地群众尊重,被评为“青春感动监利人物群体”。

  3年资教显示出的教学实绩,让这些大学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一定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正是这种朴实的责任感,成就了资教生最终选择扎根农村的决定。

  据统计,从2004年到2007年,湖北省共选派6107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全省78个县市的1200多个乡镇学校任教,资教生在农村乡镇学校的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今年,来自全国133所高校的2600余名资教生又将奔赴湖北省的70个县市,继续为该省农村教育“造血”。

  为鼓励大学生赴农村任教,该省教育厅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除了3年服务期内政府每年奖励5000元,工资提前定级、代偿学费外,该省还规定,服务期满后,资教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自主择业。对考核合格的资教生,经选拔可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对表现特别优秀,服务期满愿意继续留在农村乡镇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经过选拔,由省教育厅出资送到国外培训。

  好政策带来了广大毕业生到农村建功立业的新风尚,从“三支一扶”,到“西部扶贫计划”,再到“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等,据统计,近4年来,湖北已有近2万名大学生扎根农村。


(编辑:韦唯敏)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